首先在報告前,我想要跟大家分享一個故事,這個故事大家還算記憶猶新,就是2009年的時候,莫拉克颱風,它帶來我們東部跟南部的山林重創。那個時候豪雨的關係造成土壤的含水量過高,所以整個山就出現了崩塌,而這時候我們小林村,就這樣被吞噬掉了。那這樣的事情讓我們想到說,台灣的山林如此的脆弱,我們要保護的話要如何進行。所以,整個植被的造林,成為了水土保持的最後一道防線,這也是我們,開始想要從事的一個理念。
01:11
關於水土保持的部分,尤其是崩塌地整治的方面,不是所有的崩塌地都能順利的進去,這樣子的地方,我們就會覺得說,它確實就是要被保育下來,以及要設置保護區,不要讓人去進行干擾,讓他做一個自然演替。但是在人力可以抵達的一個崩塌地,我們就要盡我們的力量去恢復它。我們不是改變它,是做一個時間推進者的角色,讓崩塌地能順利的恢復,我們人也是大自然的一員,這樣子做,我們也才可以讓自然更加的穩定,也可以比較作為一個永續的共存。
01:55
有關於造林復育的這一塊,除了造林之外我們也試著去思考,要如何去跟在地的居民做結合,生計做結合。1933年美國小羅斯福總統的時候,他就已經有這樣子的想法,那個時候正值美國的經濟大蕭條,他去推動了一個美國公民運動,我們簡稱CCC(civilian conservation corps)的一個計畫,主要就是招廣全國的、年輕的、年輕人一起來種樹,也創造了一些就業的機會。然後在種樹的過程中,不僅可以保護天然的資源,也可以減少不少的環境問題,像沙塵暴等等。這樣子做一個結合,確實也在美國種下了超過三億株的樹木。
02:33
其實現在國際間,也有蠻多的一些環保團體,以及一些傑出的一些人士,他們也都在推行這樣子的一個理念,像是美國森林再造組織,他們就推廣全球的種樹、種植,然後一樣保護一些崩塌地、水源地以及野生動物等等。再來有關於非洲肯亞的鐵娘子馬賽伊教授(Wangari Maathai),也是我們2004年諾貝爾得獎的一個、非洲的女教授。她很早之前就深知森林的流失會導致土地的沙漠化出現,而土地沙漠化越來越嚴重的話,人民的生存就會民不聊生,所以她在1977年的時候,地球日種下第一棵樹,然後綠帶運動(Greenbelt Movement)也就是這樣開始的。
她鼓吹整個地區的居民,大家一起收集肯亞的原生樹種,然後一起去培育它,一起去種植它。在這個過程中,她也號召很多的婦女一起來進行,也透過這樣子的運動,讓這些婦女們她們能藉由種樹、種植當地的農作物去換取一些報酬。這樣子的過程中,也讓大家的生計能更加的維持跟結合。
03:56
那再來有關於歐巴馬政府,他在2013年的時候也效仿了剛剛提到的CCC計畫,推出了21世紀保育團隊,主要也是為青年以及35歲以下退伍軍人,能重新打造就業的機會。一樣也是透過植樹,以及水域、森林保育的一些復育、復原的方式,讓大家一起來進行。相較於CCC計畫,21世紀保育服務團隊他們更重視的是環境的問題解決。來參加的志工,大多都是無薪的志工,他們很樂意來幫忙,雖然說每年的目標、目標每年要招募十萬個人,但是,這個目標是有點大,不過他們現在人數也超過一萬五千多個志工,願意來投入這個工作。
04:47
再來是有關於印度政府,印度政府他們在2005年的時候調查國家的貧富問題,發現全國有27.5%的人都是在貧窮的界線下面。而其中75%全都是農民,那這些農民,他們都是有體力,但是他們沒有田地可以種,也沒有特別的專長。所以說他們也效仿了CCC計畫,在2005年推動了全國農村就業保育計畫、保障計畫,主要也是透過植樹、水利以及道路的修建,以及農業建設的大力推廣,然後讓農民能一起來工作,也創造就業機會。而且,他們也保證每戶人家每年都有一百天的工作日,可以來維持生計。
那這個計畫一直推出來之後到2013年的時候,已經累積提供了大概1.5億的工作機會,這是一個蠻高的一個工作機會。在今年他們的航運及農村發展部又宣布了一個新的種樹計畫,就是沿著他們的六萬多公里的高速公路去種20億棵樹,也試圖要來解決,他們青年的高失業率,以及來解決他們嚴重的空氣問題。
06:12
再來是澳洲,他們其實在1997到2009年,也推出了一個國家綠色的就業服務團隊,提供青少年們一個新的就業的機會。只不過這個計畫在結束之後,他們種下去的樹,欠缺於照顧,導致計畫的功效減半。在政黨輪替的過程中,今年的新政府他們也從2014年到2019年,要讓這個計畫繼續延伸,提升為綠色軍團,然後每年招募一萬五千人。他除了種樹之外,也希望能透過培訓,從事恢復保育棲地等等的一些工作,讓更多的人,能有一技之長,而且能讓自己的生計更加的往上。
07:08
我們的永續山林計畫,就是希望能仿造這樣子的一個成效,開始進行。那我們也認為說,我們可以透過政府的力量、民間團體的力量,以及地方居民的力量,一起來進行永續山林的一個照顧。然後也希望能這樣子提供更多的工作機會,增加人與土地間感情的連結,讓社區以及森林間有更好的一個關係的存在。
07:36
剛剛有提到就是2009年莫拉克颱風的事情發生之後,全國民眾大家都很踴躍的捐款。而那個時候紅十字會,他們將這部分的捐款,做於永久屋的重建之外,以及資源的補助之外,他們也與我們,共同推動了我們永續山林的計畫,將這部分的資源投入了山林的復育,也希望透過計畫,能讓災民們,重新獲得工作機會。而且在工作的同時能重建自己的家園。所以在2010年7月30日,紅十字會就跟農委會簽訂了一個山區造林的備忘錄,跟我們一起共同的推動了這個計畫。
08:27
那在整個計畫推動過程中,我們也試著去了解當地的居民他們是不是有這樣子的意願,其實很多居民他們的意願都非常高,所以也透過了我們的講座的解說跟說明,很多居民,他們都願意投入這個工作,而且來投入這個工作,大多都是小林村罹難者的家屬。其中,裡面有一位女士,她那時候就跟我們講說,小林村那天,她的丈夫跟她的家人,在一夜之間都沒了。然後那一段的日子她非常的煎熬、非常的痛苦,現在得知有這樣的機會,她就立刻當下報名了,參加我們這個計畫。因為她覺得這是她的家,然後現在有這個機會,她一定要用她的雙手,來重建她的家園。這是讓我們覺得非常感動的地方。
那我們環品會跟紅十字會呢,我們其實從一個不知道造林,是如何做起的一個民間團體,一步一腳印的不斷的碰撞跟學習,以及跟我們的團隊,還有災民們一起討論,然後慢慢的,將成效做出來。然後從這邊、從最早的整地,以及我們的人員訓練,這是到最後三年後的成果就是後面這一片,就是我們造林的一個成果。這樣子,也確實達到了我們當初的一個理念。
10:00
除此之外,我們在中間也發動了其他志工響應的活動,我們也希望能藉由更多的力量一起來投入這個山林的復育,這也是我們在阿里山種樹的一個活動,大家一樣拿著鋤頭戴著帽子,跟著我們一起進行種樹。隨著造林地,隨著崩塌地的越來越多,我們也到各個山區去造林,在各個社區持續推動我們的一個教育理念,教育的理念以及大家一起來做山林復育的想法和行動。我們也透過嘉義大學的學生來進行合作調查,希望透過團隊的研究,審視我們的計畫是不是可行或者是說我們研究方法哪裡需要再改進,也希望能讓我們的執行率更加的提高。
10:58
這樣一路下來的學習,我們也不斷的吸收了很多造林的知識,以及一些相關的文獻,也問了很多的團隊還有老師們,我們發現其實崩塌地的整治,真的是不簡單,而且每種崩塌地因為地理的環境氣候,還有海拔等等的因素不一樣,整治的方法都不同。那我們也發現這樣子的一個事情是不能急的,是需要一步一腳印的,慢慢的往前進,就像種田一樣。不過,在這個時候我們也覺得說,造林政策也需要開始能做一個改變,中央他應該是處於一個管理的角色,而不是集權,應該把權力慢慢下放,跟民間一起共理。然後開放更多的機會可以讓民間團體或者是婦女團體等等學校單位一起來共同參與,一起來管理我們這個山林。
12:00
所以隨著這三年的努力,我們也真的深深體會到,造林的一個重要性。不過,我們發現,這樣的森林是不夠的,所以我們在今年三年又再繼續跟林務局簽約,在三年內再繼續造林兩百公頃,我們也希望能將永續山林的精神更加的往前推進。討論之後,決定要讓更多的人民來參與,也開始向企業發出我們的想法,希望企業能一起響應、一起跟我們共同推動山林復育的工作。同時,也希望能開始創造一個綠色經濟的方向。所以我們在響應之後,民間企業響應是這個計畫的第二步。因為民間企業的加入,更是推動綠色經濟的一個關鍵點,所以我們就開始去找尋。在今年,日月光文教基金會也跟我們合作,也願意贊助我們,跟我們一同努力,進行造林的工作。
我們大家都知道,林業一直都是台灣的重要資源,但是因為以前過度的砍伐,所以後來全面禁止,開始進行保護。但是,這個資源還是很需要的,而我們現在的木材資源,很多都是國外進口來的,這樣其實是一個、需要去思考的一個問題。所以我們覺得,在這樣的一個理念下,我們要如何去永續經營他、管理他,讓我們林業能再更加的發展起來,或者是更加的永續共存,這個是綠色經濟的未來的一個目標。
13:46
後來,我們除了在山林裡面造林之外,也開始在進行的都市綠美化的工作,這也是我們在高雄都會公園,我們的第一步,種下兩千棵樹。這個也是當初,有八百多個人,志工一起共同參與的一個種樹的活動。最後,在這樣子的理念之下,我們真的覺得,台灣目前的森林的管理方式,都是屬於一個中央集權的、不管是造林、或者是復育、或者是新植等,都是要依照採購法,去對外進行的。那其實這個東西,我覺得我們要將權力下放,要考慮放寬更多的管道,由社區、學校,以及環保團體,或者是原住民團體一起來共同進行管理,而不是來取代一些廠商,承攬的一個思維,這個是我們覺得,需要改變的一個地方。也透過,這樣子的改變,讓綠色經濟動起來,然後也能讓我們的永續森林經營理念的管理,持續的推廣下去。落實我們的森林經營管理的方案,提高台灣林木的一個自給率,這是我們,最初、也是我們最終的一個理念,謝謝。
15:15
主持人:我這邊有一個問題,想要請教一下韋翰,您身為環品會的森林召集人,您認為年輕人,能夠怎麼樣,貢獻或投身於林業呢?
15:25
其實,在這部分我覺得,在貢獻上面,不應該說分年輕人,應該是大家都要有這樣的心,就像馬賽伊教授她那時候就講了一句話,她覺得每個人都有一個貢獻力,只是,在茫茫大的目標你可能一時之間就忘記自己身在何處,但是呢,只要相信自己,即使我今天種下了一棵樹,但是我這個行動可以感染了其他人。大家想像一下,我一個人種下一棵樹,每個人都這樣種下了一棵樹,十億個人一起種下這棵樹的話,這個產量是多驚人的。所以我覺得,今天我可能比較年輕,我就多種幾棵,不是只有種一棵。但是,我覺得,我必須把我所學的東西渲染給大家,感染我周遭的人,一起共同投入我們三年的工作,這是我覺得,我可以進行的方式,以及我的一個想法跟理念,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