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者介紹

交通部公路總局陳進發副總工程師於100年起,擔任公路總局公路防災中心首任執行秘書,期間帶領團隊推行「公路防災預警機制」成果卓越,更因此榮獲行政院「第六屆政府服務品質獎」的肯定。

顯示完整內容

影片介紹

在柔腸寸斷的台灣高山公路上,民國79年的辛樂克颱風帶走了6條性命,98年莫拉克帶走27人,99年梅姬颱風在蘇花公路上又帶走26人,人定勝天的想法,在面對天災下,只有節節挫敗。從講者播放的山崩致使中橫毀壞的驚險畫中,我們可以看到極端氣候的可怕,面對天災,2011年時公路總局設計了一套避險措施,4 年來,這套和手機、便利商店結合的預警系統,讓台灣的公路保持了0死亡的記錄,但更重要的,是面對風災時,我們必須讓大自然先行。公路總局封路了600多次,其中有將近半數發生了災變。讓大自然先行的作法,成功的守護了用路人的性命

顯示完整內容

文稿

防災先預警,人車平安行,事實上是我們從過去好幾場,真的是,非常重大的一個挫敗。我跟各位報告,民國97年,辛樂克颱風,我們在通往后里到豐原的后豐大橋,我們失去了6條性命,在民國98年的莫拉克颱風,我們同樣的在雙園大橋,我們失去了12條性命,我們在台中失去了15條性命,在同一個晚上。而在民國99年,在蘇花公路上,因為梅姬颱風的一個共伴效應,我們失去了26條的一個性命,這3年來總共了,60幾條的一個性命,在我們的公路跟橋樑,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我想,這個4個颱風,那我非常的一個同意,那在以前,我們外國人來到台灣的時候,他會講到,Formosa (福爾摩沙),多麼美麗的一個島嶼,好山好水,好迷人,我完全同意,但是在一夕之間,風雲變色,同時,有沒有可能跟綠巨人浩克一樣,變的窮山惡水,好嚇人。我們中央氣象局告訴我們,在這個區域,叫做西太平洋區域,每年大概生成24個左右,大概有3.6個平均,會侵襲台灣,那去年只有2個,所以開始缺水了,可能要休耕了,可能要停灌了,等等之類的,那不管怎麼樣,那接下來,它要侵襲的區域,不管是日本,不管是台灣,不管是菲律賓,那我想,大家都提心吊膽。在2005年,世界銀行,對世界發表了一個評估報告,他說,台灣有90%以上的人口,曾經同時遭遇過颱風跟地震的侵襲,因此,台灣並不適合人類居住,台灣並不適合人類居住,我們在這裡居住了2300萬人,還要世世代代的居住下去,我們究竟該怎麼辦?颱風一旦侵襲來了,我想,它在外海,在登陸之前,我們大家都知道。

[02:35]

可是為什麼,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我們每次還是會有傷亡,還是會有傷亡。我跟各位報告,從1959年的艾倫颱風,就是87水災,一路走到現在,每一場颱風,政府都會告訴你,這一次的颱風,所降下的雨量,是超過頻率年200年,我們言下之意就是,200年後,我們才會再遭遇這樣子的一個颱風,你一定不相信,藍色的部分是在我們每一次的颱風,所遭受的傷亡人數,我在這裡舉個例,我剛剛所報告的辛樂克颱風,那光是我們公路總局,那我們就在路上,損失掉了6條性命,在莫拉克,我們有 27條性命,在我們的路橋上面損失了,在梅姬風災我們損失掉26條性命。有一個故事一直在我的內心裡面,一直在迴盪著,時間拉到13年前,桃芝颱風的那一個下午,在我的故鄉,有一個高中,因為下雨停止上班上課,有一個高中生打電話給他的媽媽,媽媽,下午不用上課,請你來接我,於是媽媽頂著強風豪雨,穿著雨衣,跟小孩子,騎著機車,就上了一座橋,溪水暴漲,那一座橋斷了,媽媽跟小孩雙雙墜入溪底,滾入洪流當中,消逝在,滾滾的洪流當中,這一名孩子的父親聽到這一個噩耗,趕到橋頭,哭了3天3夜,不肯回去,最後他從橋下跳下去,自殺死掉。我是一名公務人員,一個民眾安全回家的路,不應該是這樣子的一個困難,所以我們發展了一套機制在4年前,我們開始運轉,我跟各位報告,這是在2011年的一個,沒有預警的,大家根本不知道,會有這個颱風,它跟梅姬走的方向,是一模一樣,我們告訴我們自己,我們不能夠再犯同樣的一個錯誤,所以在這一天禮拜6,氣象特徵一開始使啟動的同時,我們相關的機制就開始啟動了。果不出其然,在2天後,它所降下的豪雨,是跟2年前,我們損失掉26條性命的梅姬颱風,是一模一樣的,我們在禮拜6的時候,得到了這樣子的一個訊號,這是一個降雨組體圖。

[05:02]

我們,既然要防災的話,對雨量一定要有感覺,所謂時雨量超過30 mm的,是跟水桶倒下來一樣,超過了50是跟瀑布,超過了80,是非常恐怖,那一場雨,超過了100,是在禮拜1的一個早上,但是我們在前幾個小時,我們就做了強制的一個動作,我們在當天8點,我們就執行了蘇花公路的預警性封閉,我們在9點山洪爆發,我們在下午2點,是柔腸寸斷那一條公路是,中斷了10日才開通。就在這一場風災之後13天,我們在山崩前3個小時,我們很成功的把中橫公路太魯閣到天祥成功的控制在一個安全的區域,就是你們看到的這個景象,遊客大聲驚呼,哇,我們回不了家了,當中還有一個聲音,是我們工務班的同仁,哇,終於可以下班回家了,因為它如果不坍下來,我們要在那邊一直守下去,大家都不知道,該是守3天,還是守3年,中橫公路,每天都有1萬多人的遊客,在那邊進出,非常的一個危險,我想這是,我們在中橫公路上面的一個實際案例。接下來,我要跟各位,簡單的介紹一下,這一套機制,這一套方法,它是怎麼出來的,事實上,解決問題的方法很簡單,我們只是用了中國人最古老的一個邏輯,因果關係,因果關係,凡事出必有因,中國人也講,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想必因跟果中間,還有一個催化劑,我們把它稱之叫做緣,所以,因、緣、果,是我們解決問題的大關鍵。一開始,我們對於地質環境,剛剛我們教授有講到,地質環境這一個議題,當作我們的一個內因,這個催化劑,它就是一個外在的一個氣候因素,這個就是一個降雨,台灣有5大山脈,我們每年從1月到12月,侵襲台灣的,從東邊進來叫颱風,從西邊進來的,叫鋒面,從南邊上來的叫西南氣流,對不對,從北邊下來的,我們叫東北季風,它好發的月份都不一樣,所以,400年來,造成台灣有一些預知災點,預知災點。

[07:32]

那你會問我,它預知災點,到底是明天會坍,還是明年會坍,還是什麼時候會坍,這個就是跟這個外緣,它的一個催化劑,有相當大的一個關係,所以我們做了這樣子的一個比較,我們試著去,解開大地的一個DNA,但是我們沒有辦法很精準地去計算出,我們採取的,用風險的概念,去把80%、50%、30%,跟它的機率,全部去給它找出來,找到它的一個,這一個特性。所以我們運用著中央地質調查所,他發展了,從這10年來,運用學者專家,他去調查的一些根據,我們運用大數據,我們花了半年的時間,我們在台灣的每一寸土地上,我們去做調查,了解到它的一個預知災特性。所以,我們在這裡,我們可以看到,我們透過現在科技的一個運用,我們可以把所有預知災點,把它分成,ABCD這四類,其中A類跟B類,是我們特別需要看管的,因為對於雨的部分,我剛剛也報告過了,我們運用大自然告訴我們的一個真的是非常寶貴的一個經驗,它每一場颱風過來,雖然在各地造成肆虐,但是也留下了非常寶貴的一個經驗紀錄,所以我們利用它,在各地所造成的一個降雨紀錄,跟它的一個致災情形,我們去做一個比對。我剛剛有報告過了,我們的一個地質環境,我們了解到它的一個脆弱點之後,我們利用GOOGLE,把這一些,A級B級C級D級,全部給它置放上去,它有獨特的一個這一個座標點,另外我們在綜整了剛剛從1959年,到現在為止的一些降雨紀錄,我們逐次逐次的去做一些累積分析,有1個小時的,有3個小時的降雨累積,有6個小時,有12小時,有24小時,我們去把它攤開來,我們做了一個整理,我們在做,關鍵降雨延時,跟致災時累積雨量,我們去搭配我剛剛所講的,降雨延時,它會AND / OR,有些人也許會認為,24小時的累積雨量到達200以後,這個山很可能會坍方,可是不是這個樣子的,它是由很多降雨的觀測指標,它去做一個搭配,它是有一個邏輯值,AND / OR,透過這樣子邏輯值的一個搭配,我們終於可以得到這樣子的一個風險值,來做一個管理。

[10:04]

也就是說,雨下到某一定的程度的時候,它的風險值,在特定路段,它會提高,我們創立了3個燈號,一個預警,一個警戒,到最後是一個行動,完全根據這一條路,簡單的講,蘇花公路,在天氣晴朗的時候,迴廊壯闊,千山渺渺,它是非常漂亮的,它可以說它的安全度是非常高的,但是,一旦它的雨下到某一定的程度的時候,我必須要很誠懇的告訴民眾,它是有風險的。那它到達了所謂的,我們的行動值的時候,它崩塌的機率非常的高,為了維護用路人的安全,我必須要把它強制封閉起來,讓大自然先行,過了以後,我們人類再來走,這是一個跟大自然共存的,非常重要的一個概念,我也跟各位報告,我們在4年前的5月27號,桑達颱風的時候,我們封了第一次的蘇花公路,隔天,有花蓮的民眾來投書,他告訴了我們這個觀念,他鼓勵我們,你們做得很對,不要再做無意義的開發了,我們人,無法勝天,沒有辦法去勝天,但是透過管理,透過我們的一個迴避,這樣子的一個態度,要謙卑,我們可以辦的到,跟大自然共存。所以這是我們的一個機制,這樣子的一個機制創出來了以後,只有我們的防災人員了解,真的不夠,我們的用路人有600萬個駕駛者在路上,我們要如何將他們需要的一個訊息,即時的傳遞到他的手上,這才是最重要的,我想電視媒體,警察廣播電台,這個都是必要的,建置都非常的簡單,最重要的就是,我今天車子,要進入蘇花公路,我能不能夠在還沒有進入蘇花公路的時候,你政府就告訴我,它究竟危不危險,因為我開車在路上,我根本不知道。我們做到了,我們在3前年,我們就做到了,我們利用基地台的一個轉送,我們會把這樣子的一個訊息,當你進入蘇花公路前端的基地台,我們就有釋放出這樣子的一個訊息給你,到你的手機簡訊上面,你就可以非常清楚的了解,前面路段的一個風險性質,我們稱之為LBS,這樣子就夠了嗎?我們一直在想,還有沒有方式可以讓民眾更清楚,而且更直接的一個收到,所以我們也開始跟便利商店的收銀台,來做一個洽商。

[12:36]

終於他們也同意了,所以你不管要上阿里山,你在山下先去買杯咖啡的同時,你在那邊待個10分鐘,你就會,絕對看到我們的訊息,在便利商店的收銀台,我們想方設法的,就是要將即時的訊息,透過剛剛的一個防災預警機制做出來,然後成功的,傳遞出去,這個才是我們最終想要的。我們整體的一個機制,不在於災中,而是在於所有動作,全部都要在災前完成,有些人的觀念,他常常把防災跟救災把它搞混了,救災是災害已然形成,防災必須要在災中之前,把你該做的,全部都做好,相信我,我在莫拉克的時候,我的轄區失去掉15條性命,我在那時候,是身為一個處長,我什麼事情我也做不了,因為那時候已經災中,當你知道,你的外地發生這樣子一個恐怖情境的時候,你動員需要時間,並且你過去的一個路途,並不是那麼的一個順,所以災中你要做任何事情,真的非常困難,所以也就是這樣子的概念,讓我們去調適了我們新的一個防災機制,在災前必須要完成。我也跟各位報告,在新制實施以前,我們失去掉了60幾條,我們在每一場颱風幾乎都失去掉性命,但是在新制實施後,到現在,已經4年了,我們每一場都是零傷亡,我們經歷過56場的一個豪雨,當中有18場的一個颱風,至少有4場是大規模的一個災變,我們成功的守下來了,我們總共封路了有600多次,當中48%的一個封閉率,它是產生災害的,我們第1年是3成4,第2年是4成5,第3年是4成7,這一年,到去年是6成4,我們一再的成長它的精準度,建立它的一個公信力,我跟各位報告,這個發生率是100%,那個叫做神,0%那個叫做人,因為他根本就不知道,那50%是半人半神,已經算蠻不錯了,日本的一個發生率大概是10%而已,也就是說,我們封閉的100條路裡面,有50條,它是會發生災變的,所以剛剛透過主持人的一個介紹,就是因為這樣子的一個視民如親,

[15:03]

我跟各位報告,我在加入公務人員之前我有3個小孩,我當了公務人員之後,我有600萬個小孩,這600萬個小孩在路上,我如果用視民如親的態度,我就會非常積極的,想要把這些訊息,傳遞給他,想要把他攔住,不要進入前方的一個風險的一個這個區域裡面,也就是這樣子的概念,從蘇花梅姬過後,我們開始在我們的辦公室,立了一個計數器,到現在為止,已經是締造了1540天的一個零傷亡,我們的目標是,繼續挺進到,9999天,你會認為這是,黃金的一個度數,不是,因為4年前我們的經費不夠,我們買了這個計數器,只有4格而已,但是4格也夠了,也夠了,20幾年了。所以最後要帶給大家的就是,強降雨已經變成常態,絕對是變成常態,我們必須要學習謙卑的去面對自然,那另外,面對大自然氣候的一個遽變,我剛剛一開始也跟各位報告,沒什麼大不了的事情,你高麗菜今天沒有載到台北去賣,至少你的命還在,你不會因為要賺這一萬多塊,你的命都不在,讓大自然先行,大自然走過以後,我們再走。我剛剛也報告過了,我們面對幾個歷史致災的一個經驗,我們導入了風險管理的概念,這樣子的一個防災預警機制,是有效的,而且是成功的,那另外,我還必須要透過這一個影音平台,我跟世界銀行來報告,我們一直在成長,我們也建立了防災預警機制,台灣是適合人類居住的,不僅僅如此,我們的世世代代,也會活得好好的,謝謝各位,我的報告到此結束。

 [17:08]

主持人:謝謝副總工程司精彩的分享,相當振奮人心,那接下來,想跟您請教,公路,尤其是森林公路,對於整個氣候變遷調適來說,是相當的重要。那想請問您,除了公路防災預警機制之外,交通部公路總局,還有沒有別的秘密武器,可以在剩下一些時間,跟大家分享。

陳副總工程司:既然是祕密武器的話,那應該是要放在心裡面,那,事實上我就延續剛剛的一個議題。沒有錯,碳,是我們最近這幾年大家所關切的,那我剛剛一開始,我就報告了,我是一個公務人員,也許大家對公務人員有那些刻板的一個印象,這個我不否認,但是我也要跟各位報告,我不是在做政令宣導,公路總局帶給人家的概念就是,他是以開闢道路為天職,對不對,「鋪橋造路千萬里,服務你我一甲子,愛台灣我們就要從路開始」,這個是我們自己,我們在勉勵我們自己的,造橋鋪路,但是它會造成很多的碳,我也不否認說,有蘇花公路,有南迴公路的改善正在進行,但是同時,我也要跟各位報告,我們的碳足跡管理,也是全國第一個公部門,首先開始辦理的,就是我們的蘇花公路改善計畫,跟我們的南迴公路改善計畫。那另外我們的一個局本部在今年我們剛新搬進去,我們是獲得了黃金級的一個綠能建築,我想兩個議題,一個是綠能運輸,是我們公路總局所掌管的,在不管是低底盤,還是油電混合車,我想這都是我們發展的一個這個方向,那另外一個就是,防災,因為有什麼打什麼,打什麼有什麼,打什麼有什麼是一個,策略性的運用,綠能防災,有什麼打什麼是現在我們就目前就面對的急迫性的議題,就是防災,我想用以上兩點,跟大家做一個分享,謝謝。

顯示完整內容

相關節目

目前暫無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