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兒童的NGO環境教育創新嘗試-鄭佾展

鄭佾展【若您使用手機無法聽到影片聲音,建議您改用電腦觀看。】
2016-01-26發佈
3,386人瀏覽

講者介紹

鄭主編是目前環品會資深研究員。同時為研發部主任,投入環境教育研究發展工作多年,保持樂觀且積極的態度推動台灣的環境運動。

顯示完整內容

影片介紹

屬於兒童的環境教育該會是什麼樣態?環境知識和觀念如何透過接近生活經驗的方式,讓兒童吸收?生態教育是當前兒童環境教育的主流,親近大自然並且體驗生命的脆弱與堅韌。
除了生態教育外,要如何讓我們的兒童世代也能認識氣候變遷、環境工程與科技這些大人的專業領域?透過文字、透過電子報,環品會推出環報兒童版,希望讓我們的孩子,對於環境有多元的教材、更多不同的資源可以認識我們的環境。

顯示完整內容

文稿

這個故事要從2年前開始說起,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是1984年成立的,在我們即將滿30年的當下,我們許下了兩個心願。第一個心願是希望能夠完成環台路跑,能夠用超級馬拉松的精神,跟著跑者一起努力,繼續走向下一個30年。過程雖然很辛苦,但我們最後做到了。第二個心願是希望有一畝園地,能夠匯聚各種有關於環境的訊息,能夠跟我們的讀者,跟我們的兒童的對話,能夠讓他們認識更多有關於環境的東西。所以在2012年我們創立了《環報》之後,基金會就開始籌備《環報兒童版》。是希望能與小朋友一起來跟環境對話。在兒童節的當下,我們開始進行了試刊,希望再接再厲能夠成為跟未來世代對話的一個橋梁。兒童很重要,基金會成立的宗旨就是教育,教育當然不能忽略兒童,所以我們開始去思考說有什麼樣的可能性、有什麼樣的工具能夠跟他們一起討論,甚至是一起成長。

[01:35]
在2010年的時候,通過了《環境教育法》,給我們一個機會,或者說給我們一些動能,有機會能夠邀請更多的學生、更多的老師一起來認識環境。透過環境教育的這個管道,我們開始去注意,現在已經有什麼樣給兒童看的環境教育材料。其實坊間已經有非常多的兒童刊物,不管是用日報的形式、用週刊的形式、用月刊的形式、甚至是童書繪本。但是在這當中,真正屬於環境的、以環境為主體的,其實是非常少數。也許在一份刊物裡面,有那麼幾頁,是有關於環境的,所以我們覺得說,環境是當代的主詞,是下一代的主旋律,也許我們可以把這個環境的因素放大,讓一份刊物裡面討論環境的東西能夠更多。

[02:44]
其實這是相當辛苦的選擇,因為大家都知道,整個出版界其實不是這麼的景氣,有相當多的刊物其實慢慢的在消失當中。在我上一頁放的刊物裡面有一份我相當喜歡的刊物,它在上個月的時候已經吹熄燈號。這樣子的環境跟刺激,我們想:是不是應該要做一些嘗試,去尋找一些可能?所以我引用法國文豪狄更斯(Charles Dickens,1812-1870)在雙城記剛開始的時候講的一段話:「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就是因為沒有這樣子的東西,所以有更寬廣的空間可以讓我們去嘗試,也許有機會我們可以做出一些東西,做出一些火花。

[03:38]
所以,在2014年的時候,經過了九期試刊,我們正式的推出了《環報兒童版》,在《環報兒童版》它設計有五個單元,大概是10~14頁的內容。我們盡量用一些比較概念以及豐富的顏色,這些吸引小朋友的元素。真正的挑戰其實是開始進行了之後,我們同事在討論、編輯的過程當中,我們有很多的期待,像是:怎麼樣兼具趣味、怎麼樣又能夠包含環境的深度、怎麼樣能夠把一些國際的環境議題帶進來、怎麼樣能夠保有童真,同時又具有啟發性,怎麼樣能夠兼具實用跟環境的多元議題性等等,這些問題其實在每一期製作的過程中,大家都有非常多的討論。所以在單元設計上面,我們做了一些規劃,在〈環品故事〉的第一個單元希望是比較趣味性的,用說故事的方法,讓比較低年齡的小朋友能夠認識這樣的環境主題。在〈專題報導〉的部分,會比較深入,就同個主題去做進一步的說明,或者是進一步觀念的闡釋,讓比較中高年級的小朋友能夠認識這樣的主題。〈勇闖綠世界〉的部分是希望能夠把國外關於環境的故事帶進來,讓大家去知道說,在國外他們是怎麼樣看待這樣的議題。最後面,〈孩子眼中的地球〉,這個是一個兒童畫作的展示,希望能夠讓大家回過頭來看一下,看小朋友的童真畫作,以及他們怎麼樣去說明他們認識的環境。最後面我們希望能夠跟老師有更多的互動,所以設計了一個遊戲教案,讓老師能夠直接使用,或者是直接了解它的意義、議題,可以做怎麼樣的了解、嘗試。

[05:44]
在製作過程當中,真正的挑戰在於環境議題的本質,因為它非常的多元,所以我們就需要有一些方法。很幸運的基金會有一個非常好的團隊,我們有來自不同背景的,可能是人文、可能是理工,或者是各式各樣的議題。所以大家在討論的過程當中,我們可以聽到來自不同背景的同事的意見,所以我們就共同去思考、去激盪,思考要用什麼樣的角度,把環境的面向給呈現出來。目前我簡單的歸類一下《環報兒童版》的主軸方向。大概分為幾類,可能是比較偏自然生態類的,或者是生活環保,或者是我們希望能夠有一些創意行動,像是兒童怎麼樣參與環境的好例子,能夠被帶出來。當然我們也希望能夠把一些大家平常比較不常接觸到,或者比較有趣,或者是冷僻的一些議題也能夠跟大家來做說明。所以我們從內太空、從海洋一直到外太空、太空環境或大氣環境,都有不同的主題去做說明。

[07:01]
其實蠻貪心的,在每一期的期刊裡面都希望介紹非常多不同的內容,但是這樣子其實會讓整個刊物的內容變得龐雜,所以我們在每一期都只會選定一個主題,透過不同深度的主題安排,或者是不同的單元設計,讓有機會看到這樣一份刊物的大朋友或小朋友,都能夠從中得到對環境有意思的資訊。這是我們去設計或者去發想《環報兒童版》的過程。

[07:39]
最後面,這是一個進行中的事情,我們希望未來的環報兒童版,它能夠像個有機體一樣,持續的成長,或者是容納更多的議題。所以我們希望它能夠有一個系列的感覺,也希望它的課程架構能夠稍微再強一點。能夠在累積了更多期之後,也許是20期、30期之後,我們會有一個課程地圖的概念,能夠把一些相關聯的主題給抓出來。同時,不管是現在的九年或者是十二年課綱,我們可以告訴老師說,有哪些單元是相關的,可以當作一些課後補充的材料。然後,最重要的是持續的改變,因為環境的議題其實相當的多元,進展也相當快速,有的時候會有一些新的觀念,而新的觀念會帶來些新的做法,新的做法就可以透過這個刊物讓大家知道。
以上是非常簡短的跟大家介紹,我們是怎麼樣去想,或者是去思考說,有什麼樣的管道可以讓大家更能夠接近環境,或者是認識環境,謝謝大家。

[09:06]
主持人(邱虹儒):其實,以前我常常聽一個前輩說,就如果你要讓一個人才乾枯的話,你就讓他去辦報,因為辦報真的是太辛苦了。但是,我們鄭主任其實在環品會也很多年了對不對?6、7年。然後環報已經也發行了4、5年,對吧?

鄭佾展:4年。

主持人:4年。然後《環報兒童版》2年,所以在這過程中,鄭主任其實並沒有乾枯。我們可不可以問問鄭主任你保養青春的方式是什麼?透過這個辦報的過程。

鄭佾展:我自己其實有2個小朋友,我在準備議題或者是思考議題的時候,我其實會稍微想也許5年後、10年後他們感興趣的議題會是什麼?現在有點像是我在準備這些材料,用說故事的方式給未來的他們聽,我也期待說未來這些環境的主題能夠持續的累積,也許有一天是我的小朋友講一些環境的事情告訴我。

主持人:這個《環報兒童版》也出刊了1年多,可不可以分享一個你印象最深刻的一個主題?

鄭佾展: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個主題,應該是〈改變中的氣候〉,那個是2015年6月刊我們在做的主題。這期的〈環品故事〉它是講「基林父子」(Charles Keeling & Ralph Keeling)的一個故事,「基林父子」大家可能比較沒有那麼認識,他們父子倆一輩子都只做一件事,就是他們在夏威夷茂宜火山上面的天文測站去監測大氣當中的二氧化碳濃度。他們用一輩子的時間去告訴全世界的不管是科學家,或者是一般的人,就是空氣當中的二氧化碳,其實是慢慢的在增加。所以我覺得這這種持續3、40年堅持的力量,其實蠻讓人感動的,這是我印象比較深的。

 

顯示完整內容

相關節目

目前暫無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