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設計與環境論壇全集】(全4集)

城市、設計與環境論壇彙編
2016-03-07發佈
2,773人瀏覽

城市、設計與環境論壇紀實

仰望天空,您是否注意到城市的風從哪裡來,又將到哪裡去?環顧四周,您是否曾思考過城市環境與您生活之間的關係? 您又曾想過,原來城市規劃與設計,與你我生活息息相關。

為了探索這些議題,104/11/25(三)「城市、設計與環境論壇」於西門紅樓熱鬧展開,在現場近百位民眾參與下,展開環境、城市規劃與設計的跨領域對話。

本論壇共有兩個主題演講,以及「城市規劃與環境」、「城市設計與環境」兩單元,期透過實務設計師、產業、政府與學者,實踐城市永續發展作為,提供台灣未來城市發展之多元觀點。

論壇開始,「城市規劃與環境」單元主題演講,邀請到曾參與美國德州、加州、紐約、舊金山、新加坡等多項公共場所及學校設計的景觀設計師、 參舍(勁久景觀工作室)創辦人張正先生, 以「生態契機,城鄉發展的生態之旅」為題,闡述(都市)景觀規劃與設計的價值,以及其於環境面向的考量。

張創辦人在演講上分享到,當初決定從化學領域改念景觀是因為被美國景觀之父Frederick Law Olmsted 「景觀的本質是回答和給予表達多元的民主生活的需要」所啟發,才開啟他的城鄉發展生態之旅。而景觀是都市規劃與設計之本,必須考量居住在其內的人、建築物與環境的和諧,納入永續觀點,解決供應需求、資源平衡,提供安全舒適的健康生活空間。

那麼如何作到呢? 張創辦人建議要利用6位(6W)思考 Why、when、where、what、who、how,從生態和行為出發,經由科學、數據、驗證,探索地方的承載力,將城市視為有機體,充分考量環境條件,進行模擬後再規劃;心態上則是以正直、儉約、親切、身體力行、用心和謙虛的態度進行。張創辦人並以最近熱門的台北松機拆遷為例,說明大尺度都市的風場,如何因為規劃的不同所改變,以及其對於環境的影響,讓大家對於景觀與環境的認識加深許多。

第二位講者是中華經濟研究院李永展研究員,以熱門的「都市更新以及容積獎勵」為題,帶領大家討論都市規劃與公益性的問題。李研究員認為,認為都市更新需要考慮到公共性、正當性、必要性,改善居住環境。

可惜的是,目前都市更新實施者所提供的公益設施時常與都市發展動向脫節,如停車場、活動中心或綠美化本意是提供大眾(包含非社區的住戶)公益設施,但卻變相成社區圈地,形成土地私有化的行為,非常不足取。

那麼,我們應該如何審視都更的公益性呢?應該避免推土機式的都市更新,鼓勵以重建或維護的方式進行,以公眾利益為河新考量,嘗試解決貧富差距和社會兩極化的惡果。演講最後李研究員感性的分享到,在利益當前的情況下,要實現這個過程並不容易,所以我們需要更多的公民教育,像TEED 教育平台一樣。

第三位講者是國立台北科技大學互動設計系吳可久副教授,以「市民參與二代鄰里公園設計遊戲」為題,從公園發展歷程與功能的轉變開始介紹,認為公園的逐步開放,廣泛採用通用設計,提供公園的公眾公益性,才有可能融入環境考量。

現在台灣已邁入高齡化社會,社會需要的無障礙空間並不僅適用於特殊族群,需要通用化的設計,但是專業都市規劃人才並不一定了解高齡者的需求;同理,也不一定了解環境友善的元素,因此需要透過溝通與參與,縮小彼此認知的差距。至於如何讓這個想法成真,吳教授認為透過遊戲模擬,可讓更多人接觸到公眾議題,啟發大家的環境意識,不失是一個好方法。

本單元的最後一名講者中華智慧運輸協會張學孔副理事長,和我們分享「智慧城市、智慧交通和永續發展」的觀點。現在世界各國都在打造智慧城市,尤其歐盟的綠色智慧城市更是運用節能減碳的策略為主軸,但台灣一年交通運輸能源消耗吃掉過去十年政府及社會在節能減碳的努力,除了排碳問題之外交通還有安全及健康的顧慮,所以我們需要綠色交通,需要BBMW(bike bus walk metro)進行整合。 要實現這樣的想法不容易,因為一個城市的交通涉及到政府多單位,簡短的「交通」兩字,居然牽涉到交通部、 營建署、 經濟部、 環保署等部門,更說明了綠色交通有跨部會整合才有機會做出聰明決策。而在決策過程,也要考慮環境、財務和社會正義,才是真正有智慧的交通規劃。

休息過後,進入「城市設計與環境」單元,第二位主題講者為2016臺北世界設計之都執行長吳漢中,帶大家從Adaptive City概念切入,瞭解台北這個城市可從設計的觀點讓社會更美好。吳執行長以城市、設計與環境共同的核心價值破題,點出疑問讓觀眾思考,城市透過設計可以為環境帶來什麼改變。

吳執行長感性的說現在的年輕人幸福多了,衡量成功的標準不只是只有金錢,能夠發揮什麼影響力,改變社會往好的方向走已經開始被大家所接受,所以社會企業才有機會發展。為社會設計、為環境設計的想法,才有人願意討論。設計應該不只是妝點城市外而已,要發揮更多的公益性,而全台5-6成的設計師都在台北,為環境設計的想法應該要先在台北萌芽,才有機會翻轉臺灣。

最後,執行長以人為本的設計思維、以人為本的哲學性思考的核心價值最為總結,希望從社會設計邁向設計設會,一起成為用「社計」改變的力量,解決城市社區環境所面臨的挑戰。

在吳執行長點出為社會設計,為環境設計後,接下來國立台北科技大學互動媒體設計系曹筱玥副教授,進一步開始說明「環境設計」到底可以怎麼做。

曹教授從生活當中的「工地」進行聯想,認為城市裡面,隨處可見,指揮交通的工地旗手,透過設計可以有更多可能性,可以更友善,暖化城市民眾的心,甚至於發揮改善環境品質的功能。這樣的概念下,提出「城市裡,施工也可以成為一種藝術」執行計畫,結合6位設計師重新詮釋旗手型態。

本論壇也特別邀請知名設計師黃心健、連俊傑,以及將這個主題及概念帶往介壽國中的陳育淳老師現場分享,大家是如何重新解構「工地旗手」,實踐設計結合環境美化的想法。

黃心健先生以哪吒三太子為發想的施工揮旗手,思考若道路是我們的家,能透過設計讓他改變什麼,以環境的角度切入融入設計改念,希望讓城市更具多元色彩;連俊傑先生,非常欣賞原子小金剛的正義精神,以黃、黑為設計主色調,希望在每天上班的途中可以看見道路揮旗手的不同面貌,也公開徵求技術專家,跟他一起研究如何在旗手裝置內加入空氣濾化裝置;最後一位講者介壽國中陳育淳老師,則是從他每天熟悉的教學場域,和觀眾分享他是如何從環境的觀點結合設計,讓學生們可以對環境的觀察擁有更多的想像及思考,對我們的家、我們的街道增添尊重與包容的心。

一個下午的論壇下來,聽眾們從大尺度的城市規劃議題,一路探討到小單元,結合環境考量的設計規劃如何融入,也聽到了來自臺灣,社會設計嘗試結合環境的實際案例,精彩的內容讓全場掌聲不斷,回應熱烈。

顯示完整內容

節目一覽表(點圖到影片)

*右鍵另開新分頁*
 【城鄉契機 -城鄉發展的生態之旅-張正】

 【都市更新與環境公益-李永展】

 【鄰里二代公園,環境要素再升級-吳可久】

 【Adaptive City不斷提昇、調適的城市-吳漢中】

顯示完整內容

相關節目

目前暫無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