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者介紹

李俊璋教授任職於國立成功大學環境醫學研究所特聘教授、成功大學環境保護暨安全衛生中心主任及成功大學環境微量毒物研究中心主任,長期研究內分泌干擾物質(環境荷爾蒙)、微量毒物對人體健康及生態環境的影響。

顯示完整內容

影片介紹

塑化劑等環境荷爾蒙充斥在現代人的生活中,舉凡化妝品、香精、香水、沐浴乳和體香劑都可能存有塑化劑成分,孕婦若長期暴露在塑化劑之中,將會產生甲狀腺抑制使得胎兒的中樞神經系統受到影響,同時荷爾蒙也會受到變化,導致性早熟或是其他疾病問題,甚至男性的精子數量也會受到塑化劑影響而減少。
李俊璋教授是國內著名的環境荷爾蒙專家,節目中將深入淺出的帶觀眾朋友認識這個看不見的敵人,並教導大家如何儘量遠離生活中的環境荷爾蒙。

顯示完整內容

文稿

我是成功大學環境醫學研究所的老師,研究所的研究目標主要是看待環境汙染對人體健康的影響,環境荷爾蒙這最近十多年來的研究重點,我選擇塑化劑進行研究,從2001年開始我針對塑化劑、環境一直到人體的研究。空氣污染是我的專長之一,我們可以看到高雄市在台灣地區是空氣品質較不好的區域,基本上,環境疾病的產生包含很多因子,從物理性的因子,譬如說人總是會老化,老化之後身體的細胞在生理、生化的功能就會變差。另外像生長發育的因子,我們的內分泌系統、遺傳基因的因子,其實會影響我們的疾病。

現在生活裡面很重要的就是生活型態,譬如現代人經常都是夜貓子屬於晚睡習慣,在睡眠不足的情況下,隔天的精神就會不好,長久累積下來對身體是種負擔,像是其他藥物、酒精、抽菸,尤其是抽菸、喝酒、嚼檳榔,我認為這是個人的三害,這三種事項對人體健康都有相當程度的影響,當然還有心理因子,可是當這些條件如果沒有維持的很好,譬如經常熬夜,在環境裡面的因子,當它濃度提高時就會對人體的健康造成影響,我們環境裡面有很多的物質像環境荷爾蒙與毒性物質,環境荷爾蒙只是毒性物質裡面的一小部分,像重金屬、戴奧辛、多氯聯苯、多環芳香組的碳氫化合物都會透過空氣污染、水污染、食品污染進入人體,並對人體產生健康危害。

[02:50]
內分泌的干擾物質,事實上它的歷史相當悠久,最早在美國開始研究環境荷爾蒙的是Rachel Carson女士,Rachel Carson撰寫一本書叫做《寂靜的春天》,當年談論的是DDT。一直到2000年時,Theo Colborn一位大學的學者也開始談論相關議題,她在《Our stolen Future》《失竊的未來》這本書中,她把內分泌干擾物質與其作用的機制寫的很清楚,同時,英國BBC廣播電視台的製作人,Deborah Cadbury撰寫《雌性化的自然》《The Feminization of Nature》,其中談到的雌激素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影響。在1992年時,Carlsen Elisabeth從1938年到1990年所有期刊文獻上曾經發表的61篇男性每1c.c的精液裡面到底有多少精子,他們執行一項統計並畫出一條線,結果發現從1930年代起,男性每1c.c的精液中大概有一億兩千萬隻的精子,但到1990年代只剩六千萬隻左右,2008年世界衛生組織已把不孕症的定義從男性每1c.c的精液中的精子數目從四百萬隻調整成兩百萬隻,迫於現實狀況,男性精液的精子數量一直在減少,但是,如果反觀另外一個,像突尼西亞,突尼西亞是個非洲還沒有開發的國家,最近十年來最著名就是茉莉花革命。

[05:07]
1996年,突尼西亞有位學者Falco,他在突尼西亞所採的每1c.c男性精液分析出,已可以達到三億兩千萬隻,大家想想看,Carlsen所作的這些在工業國家裡面,男性精液到1990年代只剩下每 1c.c僅有六千萬隻,可是突尼西亞卻可以達到三億兩千萬隻,差別為一個是工業化的國家,一個是工業沒有進入的地方,所以我們可以看到有這樣的差別,原因可能是這些化學物質的暴露,會對生殖系統造成健康危害。

內分泌的系統指涉範圍很廣,內分泌是由中樞神經控制的系統,從下視丘、腦下垂體到咽喉的甲狀腺、胸腺、胰臟中的胰島,其主管我們血糖的代謝,腎臟會分泌腎上腺素,一直到生殖的性腺,這些都是屬於內分泌的腺體。內分泌的腺體,基本上是中樞神經控制的系統,而且是個回饋平衡的系統,舉個例子,譬如甲狀腺的分泌,人體的甲狀腺是當血液的甲狀腺素不足時,所有的內分泌激素都是分泌到血液裡面,所以血流經過中樞神經再到下視丘,血液會提醒下視丘,甲狀腺素不足,下視丘即會分泌一個叫TRH,我們稱作甲狀腺的釋放激素,這個甲狀腺的釋放激素會刺激腦下垂體,腦下垂體就會分泌甲狀腺刺激素,叫做TSH,TSH接著會刺激甲狀腺分泌甲狀腺素。

[07:34]
等到血液中的甲狀腺素濃度恢復到正常之後,它又傳達訊息到中樞神經TRH、TSH激素就會減少,所以是這樣的回饋系統,這個系統如果被破壞,就會導致很多的問題。這就是Theo Colborn在2000年所提出來的,稱做內分泌干擾的假說,關於內分泌干擾物的假說,其實是當正常的荷爾蒙要在細胞膜上有個受體,跟受體結合之後才可進入細胞內開始發揮作用。我們外來如果有很多物質,它的結構很像我們的體內自己產生的荷爾蒙,或者是它的特性跟荷爾蒙很像,譬如具有雌激素的作用,或者是有醫治甲狀腺素的作用,會跟這些受體結合,當濃度高時,細胞膜的受體是有限的,可能都會被占據,真正的激素就沒有辦法跟受體結合,進而造成影響。或者是跟受體結合進入細胞之後,有可能會過度表現,或者產生抑制的作用,這類物質就稱做「內分泌的干擾物質」或是「環境荷爾蒙」。

[09:11]
其實現在世界各國所研究的報告,已經確認並公告的環境荷爾蒙或稱作內分泌干擾物質大概有100多種。在台灣我們是塑膠王國,使用的塑膠非常多,從2001年開始,我著手研究塑化劑對人體健康的影響,我們發現河川底泥還有魚體中的塑化劑含量濃度很高,回頭探討塑化劑對人體健康有無影響。約從2005年我開始做相關研究,到現在我把標題稱做「塑化劑對全年齡層都會造成影響」,所謂全年齡層是我的研究第一期,現在已到第四期,每一期有三年,第一期做的對象是孕婦和胎兒,第二期做小女生,第三期為成年的男性不孕症,第四期做65歲以上的成年的男性,男性的攝護腺對攝護腺肥大跟攝護腺癌的影響,我們已經發表許多的報告。

[10:41]
我們先來瞭解什麼是塑化劑?其實塑化劑是個泛稱,主要是鄰苯二甲酸酯,各位記得2011年時曾經發生過,我們所喝的運動飲料、果汁或果醬,都受到俗稱塑化劑的污染,其實最主要是「鄰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叫DEHP,還有一個為DINP,也就是「鄰苯二甲酸二異壬酯」所造成的影響。這項物質原本是像PVC的塑膠,聚氯乙烯的塑膠,是硬質的塑膠,如果要讓它軟化可以做成保鮮膜、人造皮的沙發、或是我們小朋友在寫字時的桌墊,即透明或綠色的塑膠桌墊,要做成這樣的成品,製作上就要軟化。

我常說的比喻是,當你把麵粉加上油,之後你便可以把它揉成油麵,其實塑膠粉也是一樣,塑化劑的性狀就像沙拉油,當塑膠粉加上塑化劑,並在高速的搓揉之下就會混合在一起,混合過程中就可增加它柔軟度與延展性。大家想想看,麵粉跟油混在一起蒸成包子時,油會不會滲出來?會的。塑膠粉與塑化劑搓揉一起做成桌墊之後它會不會滲出來?它很容易會滲出來,所以當做成塑膠袋、塑膠杯,當你喝冷飲吃熱食的時候,買麵回來吃裝在塑膠袋裡面的熱食,所遇到熱釋放更多物質,將會暴露在塑化劑中。

[13:12]
除了這功用之外,塑化劑還有一個功用,它是化妝品、香水等香精的定香劑,香精的揮發性很高,需要揮發出來才聞得到,所以在香水裡面,為了增加香味常常添加香精,可是香精是個揮發性的物質,如果一個產品添加香精,放一段時間就會揮發出來,所以在這裡面一定要加一個能夠把香精保留的物質,等到這個產品使用的時候才揮發出來,也就是噴之後才會揮發出來,這就叫做定香劑。

過去調查中,即使是名牌的商品也有塑化劑存在,美國和歐洲都曾經做出調查,各種類的香水、乳液、體香劑、指甲油,平均70%都可以檢測出塑化劑的存在,在我們的民生用途中也可能經由食物暴露,因為從保鮮膜,塑膠製成的食品器具,會滲出塑化劑,也可能從沐浴乳、化妝品,接觸,並經由皮膚或呼吸進而吸收。像是PVC做成的地板,磨損後會有灰塵,一旦吸入灰塵,這些塑化劑都可能會暴露。

接下來,在我的研究裡面,第一個是對孕婦與胎兒的研究,這項研究曾經於2007年發表在《人類生殖期刊》,這是全世界第一篇刊出孕婦暴露在塑化劑時的研究報告,尤其在前一週產期或者是第二週產期,若暴露到將會產生甲狀腺抑制。

甲狀腺的抑制會使得胎兒在生產、懷孕過程裡,中樞神經系統的發育受到阻礙,胎兒在前三個月的中樞神經系統已經發育完成,所以如果甲狀腺的荷爾蒙受到抑制,其中樞神經系統發育就會出現問題,孩子出生後學習能力會變比較慢,也會有學習障礙。

[16:24]
對孕婦來講,暴露的來源是什麼?這項研究是這樣執行的,我們與成大醫院的婦產科合作,在研究中想要進一步證實,塑化劑到底會不會透過胎盤傳到胎兒?如果要知道一個物質是否會穿透胎盤有兩個方法,一是測量羊水,二是量臍帶血。我們總共調查 83個孕婦,這幾位孕婦都是經過醫生診斷後,譬如是高齡產婦或優生學的關係,醫生要求孕婦需要抽羊水,我們就請孕婦協助我們,她也答應參加我們的研究,進而取得羊水,也取得孕婦的尿液。

接著,我們檢驗塑化劑的代謝物,取得孕婦的血液檢驗甲狀腺的荷爾蒙的隱含量,並做出分析,並且同時追蹤這些孕婦,追蹤到胎兒生產。當胎兒生產之後,我們會測量幾項指標,第一,測量胎兒肛門到尿道口的距離,男生比較長、女生比較短,當男女分開之後的樣本,其高濃度的暴露組與低濃度的暴露組會不會有差異。一般來講,肛門到尿道口距離我們稱作AGD( Anogenital Distance 生殖器-肛門距離),AGD如果比較短,即為雌性化的指標,也就是這胎兒有女性化的傾向。

[18:24]
這篇是全世界的第二篇,不同於第一篇是是產後三個月才量,我們是在產房裡就直接測量,當時請產科醫師幫測量,做這項研究時我們量測發現台灣孕婦的尿液中塑化劑的代謝物,有兩個物質和兩個類別濃度比較高,第一個是DBT,也就是DBT的代謝物叫MBP,即是鄰苯二甲酸二丁酯,它的濃度最高可以達到 81.8 ng/ml(奈克/豪升)左右,第二個是DEP的代謝物。DEP最常使用在香水化妝品,它是大概 27.7 ng/ml。第三個是我們最常用的DEHP,它的濃度大概在20.6 ng/ml,這裡面DBP的代謝物MBP還有DEHP的代謝物MBHP都比美國相同的比例高2.5倍到6.5倍。

經過我們校正之後還是較高。孕婦血液中的甲狀腺荷爾蒙有下降的趨勢,而且呈現顯著的負相關,我們測出單變項迴歸分析,顯示有負相關的情形,但經過多變項分析的校正之後,還是確定MBP與血液中的游離狀甲狀腺荷爾蒙和四碘甲狀腺素都有呈現負相關的情形。

[20:11]
胎兒羊水裡面究竟有沒有含塑化劑?我們檢測結果是有的,前面提到濃度大概81.8 ng/ml,羊水裡面的MBP大概是85.5 ng/ml,MBHP在24 ng/ml,兩者羊水中的塑化劑含量與尿液裡的塑化劑含量有很好的相關性,所以我們可以確定,當母體暴露到塑化劑將會透過胎盤進入到胎兒裡面,同時胎兒即會暴露其中。

進一步用羊水裡的塑化劑含量,將它分成高、低兩組,觀察AGD有沒有縮短,結果發現高濃度組的AGD是明顯的比低濃度組來的短,統計上具有顯著的差異,所以不管用MBP或MBHP來分,它都是呈現統計顯著的AGD較短的現象。但是,這只發生在女嬰,沒有看到男嬰有此情況。我們曾發表全世界第一篇關於塑化劑會使女嬰提早發生性早熟的研究報告。我們在成大醫院與小兒新陳代謝科合作,找71位女童就診,她們的年齡介於2歲到8歲間,胸部已發育,甚至最早的是2歲,已經出現月經。我們再找29位女童做為對照組,都是正常的小女生,分別檢測尿液中的塑化劑代謝物,結果這些有第二性徵提早發育和性早熟的女童,其塑化劑含量都遠遠的高於對照組。

我們在這裡面找到一個蛋白質叫做Kisspeptin,Kisspeptin是中樞神經內的KISS1 基因所分泌出來的蛋白質,我們的研究證實塑化劑會使得女童產生影響,女童本來在8歲以後才會開始發育第二性徵,可是在8歲之前,如果受到塑化劑的暴露,會使得這個KISS1 基因分泌Kisspeptin,那Kisspeptin就會促使第二性徵發育。我們也發現Kisspeptin這個物質,與很多種的塑化劑,譬如MBP、MBHP、MPZP都有統計上的顯著相關性,也就是當它塑化劑較高時,這個蛋白質的濃度也高,如果蛋白質越高,性早熟的程度就越早。

[23:28]
之後,我們想幫助這群女童,我們要找出一個介入控管的研究。所以我們擬出7個介入的措施,譬如南部很多的媽媽喜歡讓小朋友吃益生菌,但益生菌要讓小朋友喜歡吃益生菌需要加果汁粉,所以如果不是以治療目的,先暫停一個禮拜,另一個方法是不要幫小朋友化妝,很多媽媽會幫小女生化妝;然後我們也不讓她吃塑膠袋裝的熱食、喝冷飲能喝得比較少一點,不用保鮮膜去包食物,我們擬了7個介入措施,只做一個禮拜的實驗,看看一個禮拜後按照措施遵守去做時,會不會減少塑化劑影響。

結果一個禮拜之後,所有女童均有遵照介入措施規定去做,她們尿液中的塑化劑很明顯地都下降了。主要幾項原則有關,第一,是喝冷飲,冷飲喝得越少,尿液中的塑化劑則下降越多;第二,有經常洗手的,洗手是可以避免地面上的灰塵,小朋友在地上玩,若沾到灰塵,吃東西不洗手灰塵就會吃下肚。第三,關於有香味的沐浴乳和洗髮精,這些具有香味的沐浴乳、洗髮精如果減少使用,塑化劑的代謝物濃度相對也會下降。

這下降率可以從40%至80%,平均大概可在60%,所以我們可以看到,有這樣的狀況。最後第三期,2015年才剛發表對男性不孕症的影響,我們在成大醫院有259位不孕症的男性,另外有39位是正常的男性,我們取他們的精液、尿液分析,結果發現尿液跟精液裡面,在這些不孕症的男性中,他們的塑化劑含量都比較高,且有統計上顯著的情形,這跟男性荷爾蒙中有個叫insulin-like 3(特異蛋白)有關係,男性的荷爾蒙是讓精子成熟,可是精子的壽命可以較長是跟insulin-like 3有關係,所以我們大概證實這一點,統計上有顯著的負相關。

[26:30]
最後一期,我們還在執行,關於男性攝護腺肥大,初步研究發現這些男性的尿液裡面,濃度越高時他的攝護腺體積是越大的,尿液濃度也越高,攝護腺體積就越大,在第一期就有看到這樣的情形。所以我們從很多的證據中,大概可以看得出來,這些尿液中的塑化劑,如果是從外面暴露的,當這個暴露量越高,對我們的身體從小朋友到成人所產生的影響都非常大,所以大家確實要注意。

最後,我說明如何降低或避免塑化劑的暴露,可以提供給大家參考,最重要的就是飲食的部分,不要用塑膠袋裝取熱食、不要用塑膠杯裝熱咖啡、熱飲、冷飲,要經常勤洗手等,這大概都是需要注意的事項,我先跟各位講到這裡,謝謝大家。

[27:40]
主持人(鄭佾展):謝謝李教授精彩的分享,不要用塑膠製容器喝飲料,這看起來是最重要的一點。剛才您介紹非常多關於環境荷爾蒙與健康的影響,我想與您進一步請教,除了環境荷爾蒙之外其他的環境疾病,或是因為環境改變所產生的疾病,譬如像空污類似的,您有沒有觀察或者是建議可以提供大家參考?

李俊璋:事實上,環境汙染議題中最夯的是PM2.5,就是粒徑小於2.5以下的這些懸浮微粒。PM2.5為什麼很重要是因為,第一,它會深入到人體的肺泡,它跟肺癌有關係,全世界的研究裡面都證實PM2.5跟肺癌有關係;第二,PM2.5會穿透我們,它會到達肺泡,並穿透肺泡的微血管,進入到血管裡面,這會產生許多心血管疾病。PM2.5會衝撞血管壁造成動脈硬化,產生心血管的疾病。第二項就是大家重視的心血管疾病,當然在全死因的部分,四大研究裡面也看到這會增加全死因的死亡率。

不過,台灣有台灣的生活型態,2000年最著名的四大研究文獻,在這文獻中說明抽菸是最重要的因子,生活型態是第二個重要的因子,飲食則是第三重要因子,PM 2.5還排在第四,屬於最後面。如果前三項因子都不好,經常抽菸、熬夜,身體狀況弄得很不好,這些因子就會發揮很重要的影響。

我曾經比較過,美國的PM2.5大概只有台灣的1/3,可是美國2012年的肺癌死亡率大概每十萬人有46,台灣只有26,而且PM2.5是台灣的三倍,台灣得肺癌死亡率只有美國的2/5再多一點而已,其實是我們要調查自己的,我所知道的是衛福部出資三千萬、環保署出兩千萬,委託國衛院進行本土的研究,還是需要看看本土研究的結果會是怎麼樣。

主持人:好,謝謝李教授的補充。看來除了環境的影響之外,生活的習慣跟因素也是相當重要的,我們也期待國衛院能夠有更詳細的本土研究,盡快告訴大家是哪一項因素最重要。

顯示完整內容

相關節目

目前暫無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