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第四次森林資源調查的故事】(紀錄片)

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
2016-04-22發佈
9,453人瀏覽

影片介紹

樹是很多問題的答案。真的嗎?為什麼?

因為樹是森林的構成主體,種樹成林,三萬六千平方公里的臺灣,森林就佔了近60%,我們怎麼知道這個比例?又怎麼因為這個認識,而更認真對待森林?

第四次全國森林資源調查正在最後複查階段,這個動員許多第一線辛苦的林務調查人員、科學家、決策者的重大工程,其成果不僅提供了科學基礎供日後政策的擬定,更是森林永續發展重要的一步。

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長期投入森林議題的關懷,我們認為森林是大家共有的珍貴資源,我們必須更有智慧、更科學、更務實的看待森林、珍惜森林,也要了解森林永續對台灣當代與後代子孫的意義與價值。

所以,我們拋磚引玉,製作了這部不算紀錄片的紀錄片,希望成為傳播森林永續的種子,讓台灣森林的重要性成為我們決策的基因,為我們帶來綿延不絕的傳承與希望。

顯示完整內容

森林資源調查內外業簡介

97 年啟動「第四次全國森林資源調查」工作,目標為:一、瞭解全國森林面積;二、調查全國森林資源現狀;三、建立森林資源監測系統;四、推估全國森林碳吸存量。

調查工作分為林木調查、野生動物調查及航照土地利用型判釋等3 大項,結合地面樣區實地調查與航照攝影技術。其中林木及野生動物調查,需要實際走訪林地,簡稱為外業;航照土地利用型判釋等室內分析,則稱為內業。內外業工作互補,更清晰的勾勒出森林資源的輪廓。

林木調查方面,以系統取樣方式進行。如國有林事業區內每間隔3公里,即900公頃選定一個樣區;區外則密集為每1.5公里設置一處樣區,並運用衛星定位系統(GPS)及無線射頻辨識系統(RFID)等科技,以利樣區找尋及林木資料登錄儲存。

野生動物調查則採用自動數值錄音技術,蒐集其鳴叫聲音記錄,並發展野生動物自動聲紋比對系統,以獲取客觀而精準的數量及分佈資料; 野生動物調查並特別針對台灣黑熊、水獺、雲豹、水鹿等焦點物種,進行詳實記錄。

航照判釋部分,則開發立體觀測數化系統,透過整合介面及簡化作業流程,輔助林木結構測量及土地覆蓋型判定、圈繪作業,以獲取林型分布面積資訊。

顯示完整內容

調查成果與統計概要

第四次全國森林資源調查統計結果,全國(含金門、連江縣)總森林面積為2,197,090公頃,森林覆蓋度為60.71%,其中屬森林法定義之林地,其森林覆蓋面積為1,776,250公頃;林地以外之其他土地,森林覆蓋面積為420,840公頃。全國人均森林面積約為每人0.092公頃。

森林林型分類以闊葉樹林型最多,計1,434,843公頃,占65.3%;針葉樹林型計301,003公頃,占13.7%;針闊葉樹混淆林計172,186公頃,占7.8%,竹林計132,607公頃,占6%。

以經營使用分類而言,原生林計有1,106,751公頃,占51%,經改造天然林則有605,246公頃,占28%;生產性人工林計270,606公頃,占13%,保護性人工林有170,398公頃,占8%。

全國總森林蓄積量5億2百萬立方公尺,以闊葉林2.7億立方公尺最多,占54%;針葉林1.4億立方公尺次之,占28%。竹材計有12億4千萬支。

如以IPCC建議公式計算,整合相關單位各林型碳轉換係數、擴展係數之研究成果,以樣木材積乘上基礎密度、擴展係數及碳轉換係數,推估各林型單位面積碳貯存量,再乘以林型面積後,臺灣整體森林碳儲存量約可達7億5千4百萬公噸二氧化碳,對於幫助減緩全球暖化趨勢相當有助益。

更多全國森林資源調查工作介紹與成果,請參見以下期刊報告:邱立文、黃群修、吳俊奇、謝小恬。第4次全國森林資源調查成果概要。台灣林業,Vol.41 No.4,104年8月。

顯示完整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