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者介紹

農林航空測量所管立豪所長,畢業於國立臺灣大學森林研究所,20餘年林務工作,對於森林、野生動物保育、棲地維護,以及相關的法規制定等,如數家珍。
管所長曾任職林務局森林育樂組、林務局森林企劃組、林務局東勢林區管理處、林務局保育組組長實務經驗豐富,也曾多次參與國際生物多樣性公約相關會議,對於公約內涵與進展瞭解甚多。

顯示完整內容

影片介紹

生物多樣性強調地球上每一個生物都是平等,超越人類損益的思考,從整個生態系角度來看,每一種生物都是重要的一分子。其中,生物多樣性公約討論的島嶼生物多樣性,其環境乘載量、外來種、氣候變遷等面向,更是台灣需要關注的重要議題。

顯示完整內容

文稿

[00:21]

我自己是負責保育的工作,對野生動物、植物及棲地的保護及相關的法規,當然是我們重要的業務;相對的其實我們在生物多樣性公約推動裡也扮演很重要的角色,尤其《生物多樣性公約》在現在社會上是一種,希望地球村裡大家都能重視的議題。

根據《生物多樣性公約》對生物多樣性的定義,它是指所有來源形形色色的生物體。生物體也包括菌類,這些來自地球上的陸地、海洋還有其他的水生的整個生態系統,所構成的生態系總合體,包含物種內、物種之間和生態系的多樣性,所謂基因多樣性、物種的多樣性、生態系的多樣性,其實就是強調就是這個。

當然我們強調的是,物種能存在,整個生態系保護得很好,棲地不被破壞,物種才能生存下來。那當物種能生存下來的時候,物種基因才能保存下來,所以整個環境是息息相關的。

 [01:48]

簡單介紹一下《生物多樣性的公約》,其實生物多樣性的保育觀念在1980年開始,生物學家認為地球上的物種,逐漸的消失。1992年,地球高峰會議在巴西里約熱內盧舉行,當初所謂里約三大公約,就是《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生物多樣性公約》,另外一個是「森林原則」。

其中,《生物多樣性公約》原本只要三十個國家簽訂,就可以生效,但在短短的一年內,就有50多個國家簽約,所以就開始制定它的政策方向以及目標。1993年訂下了生物多樣性三大目標,第一個就是維護生物多樣性,第二個是永續利用生物多樣性組成的成分,第三個公平合理分享利用遺傳資源所帶來的惠益精神。

當然這三大目標,是非常崇高的理念,首要就是要把地球上生物維存下來,不要讓物種持續消失。地球是一個生態系,當某些物種消失的時,彼此之間就可能失衡,失衡的話某些物種就會大量增加,破壞整體生態系,因此物種的保護刻不容緩。另外,當物種保護到一個程度,下一步是強調永續,這也是《生物多樣性公約》裡面特別提及的,就是永續的利用。

[03:37]

譬如山羌數量達到某一個程度,我們是不是可以開放民眾,合理的狩獵,尤其是原住民?傳統文化上,山羌是他們主要獵物,那我們是不是可以容許他們去獵捕?

最後一個理想是所謂,公平合理的惠益均享。

物種保存下來以後,地球上新的疾病不斷產生,治療疾病的藥材,大部份從大自然界所獲得,這些大自然界的基因,其實很多都在比較弱後國家,因為他們開發比較慢,才能保存下來。可是先進國家才有技術與經費,將這些藥材提煉成藥品,所以獲取的利益都是先進國家。

《生物多樣性公約》裡面希望,這些基因如果是由落後國家保存,先進開發國是不是能夠回饋,把獲得利益回饋給當地的居民,百分之二十或百分之十,讓它改善當地居民生活,讓居民能更加維護生物多樣性,保持的更好,這是三大目標原則。

當然《生物多樣性公約》通過以後其實有很多的議題,2010年總共有24個議題,其中有7個主要議題包括農業生物多樣性、乾旱及泛濕地的生物多樣性、森林多樣性、內陸水域生物多樣性、島嶼生態系多樣性、海洋生物多樣性、山地生物多樣性等。

2010年以前,其實大家都比較重視森林多樣性,為什麼? 因為森林其實是生物最多的地方,森林一直大量消失的話,重大影響地球環境,包括物種的消失,包括氣候的變遷等等。可是到了2010年以後,經過20年宣導,大家對森林多樣性的狀況逐漸了解,就開始注重其他的生態系,比如說農業生態系,地球第二大生態系。因為我們在耕作的時候,追求農業大量生產,大量使用化學肥料、農藥等,對環境破壞很大,讓很多生物消失,所以希望用友善的耕種方法,維護農地的生物多樣性。

[06:03]

相對的,其實海洋的生物多樣性也是一樣。因為過度的捕撈讓海洋資源持續減少,另外一個就是我認為與今天主題比較相關的是,島嶼生態系。

因為是「特別有種」,島嶼生態系隔絕產生的特有種會比較多。那當然除了剛才那七大議題以外,還有其他相關跨領域的議題,譬如說遺傳資源法,剛才講過,其實惠益均享裡面就是要有遺傳資源法的制定,才能夠讓利益惠益均享。

所謂傳統的智慧保留,或是說生物多樣性與生態旅遊,或者是說生物多樣性與氣候變遷,尤其是森林保護下來以後,能夠降低氣候變遷暖化異常的現象等等,這些其實都與生物多樣性的領域相關。

島嶼生物多樣性,為什麼很重要呢?因為島嶼是一個小島,所以面積比較小,四面都是海洋,受到地形阻隔,就容易產生所謂特有種,就符合我們今天的主題。剛才題目裡面,講台灣幾乎都是特有種,表示台灣真的是一個特有種比較豐富的地方,而且島嶼也是代謝比較脆弱,為什麼?因為它面積小,比較容易受到破壞,如果人口增加,其實對環境比較危險,當然周邊的海洋也是一樣,如果持續的侵蝕,面積就會逐漸減少,這些都再再影響我們島嶼生態系的敏感度。

所以島嶼生態系,其實常常就是強調它的容納量,因為畢竟面積是小的,應該要好好的維護,島嶼生態系想要維存下來,就要適當的管制。

台灣有一個離島,就是小琉球,以前還沒有發展生態旅遊觀光的時候,人口非常少,可是後來發現,潮間帶的生物非常的豐富。另外周邊是台灣綠蠵龜重要生存的地方,所以現在到那邊觀光旅遊的人越來越多了,造成環境的破壞,我們就要適當管制。

[08:27]

另外就是氣候變遷,讓整個北極的冰層經歷暖化,海水上漲,陸地就逐漸消失,因此棲地的保育就相對更重要。根據統計,台灣物種目前有調查資料大概五萬八千多種,哺乳類特有種裡面就佔了百分之六十七,整個台灣的生物多樣性在台灣的特有種裡面,大概九千多種。在五萬多種間佔了九千多種,大概比例是百分之十六,特有種的比例非常的高,所以說為什麼要強調台灣生態多樣性維護的重要。

最後,生物多樣性是一個很好的保育觀念,大家都要重視,尤其是在2010年生物多樣性公會裡面,他們檢討到生物多樣性在世界各國裡,民眾還是不太認識,因此要讓生物多樣性成為主流,政府與人民就要去推動。所以說,生物多樣性缺你不可。希望大家聽過這場演講後,能夠進一步去了解生物多樣性的重要,並當我們的先導員,讓生物多樣性的觀念能夠讓社會大眾更加了解,謝謝各位。

[09:55]

主持人(鄭佾展):我想請管組長最後再跟大家很簡短的講一下,什麼是生物多樣性?生物多樣性的目的是什麼?

管立豪:生物多樣性就是讓我們地球上每一個生物都平等,沒有比較重要或者是特別重要。當然,我剛才又介紹了特別稀少的物種,是因為如果你再不重視牠,可能會面臨消失。但生物多樣性強調的是眾生平等,地球上的每一個生物都是很重要的,在地球食物鏈裡息息相關,當某一種物種消失,牠的天敵的數量就會大量增加;或者說某一個物種消失,相對的會讓另一物種消失,彼此之間都互相關聯。

這是為什麼保護、重視地球上任何一個生物,不要有害蟲益蟲的觀念,或者有害的動物、有益的動物這種觀念,重要的是眾生平等。

主持人:了解,剛才管組長有再跟大家補充一下,其實不管是害蟲或者益蟲,其實對人類而言,整個生態系的網絡,每一種物種都有牠的價值,也許我們還沒有發現,這也是生物多樣性主流化的一個很重要的目的,我們再一次掌聲謝謝。

 







顯示完整內容

相關節目

目前暫無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