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者介紹

吳總經理於2008年加入華碩集團,負責雲端服務的研發、營運與行銷,以華碩互聯雲為核心,推動雲端、大數據、行動化與物聯網的整合性創新,提供個人/家庭、企業儲存雲、教育雲、健康雲等服務;同時透過開放雲端平台加速產業整合與應用創新,逐步發展豐富、完整的雲端生態圈,打造以人為中心、萬物互聯的數位生活。

顯示完整內容

影片介紹

空氣汙染是近年來炙手可熱的議題,吳總經理透過網路資料和疾病分析出空氣汙染的嚴重性,且此議題已從2015年逐漸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並倡導我們可以在智慧城市的概念下審視環境評估,並探討如何改善空氣汙染。而臺灣對於空氣汙染的防治計畫亦逐漸起步,華碩與瑞昱、中研院等私人或政府機構也開始對空汙計畫有所行動,透過科技的方式以視覺化清楚地呈現出空汙範圍,使民眾使用手機即可得知,且發展出空氣盒子及公民參與的概念,充分表現出智慧城市的核心價值。

顯示完整內容

文稿

主辦單位,各位關心環境品質和永續發展事業上的朋友們,大家下午好。我是來自於華碩雲端的Peter,很榮幸能夠代表華碩來跟各位分享我們在CSR的一些Project,在華碩過去的十五年、二十年間,我們是從製造材料開始非常投入對於環境保護的各種commitment。隨著整個ICT產業的變革,我們在過去的三、五年就跟著往產品、解決方案,或是我們今天談的智慧城市的發展走,也從智慧城市這個角度切入,去跟我們所關心的,例如:環境的監控、PM2.5等議題來實際從客戶需求到產品的發展做嘗試。
智慧城市在過去的七、八年間,是從IBM和Smart Earth,就是智慧地球的角度切入,在後續的歐盟、對岸、臺灣也都越來越關注這個議題,原因是科技越來越成熟,但最後還是要解決人類最基本的問題。所以,如果各位想了解智慧城市的定義,我們在產業界最喜歡的一句話就是,連結城市願景,跟雲端、物聯網這些技術,這句話聽起來好像很高調,不過大家如果回去想一下,我們每天都生活在城市中,而我們每天最基本的需求會是什麼?可能有人會講食、衣、住、行或賺錢等,但如果往深處再想一點,或許你會同意不管從哪個角度切入,不外乎就是安全、舒適、便利等這些特質。尤其是安全,你可能從各個角度切入但最後都會與安全有關,這也是我們在今年三月跟臺北市政府合作,從PM2.5的監控、切入,讓我們自己對於環境監控有一次處理的機會。
[02:23]
那為什麼我們對於這個議題這麼關注?我先跳離PM2.5,各位可能都同意PM2.5對身體健康會有影響。試想一下溫度對於各位最實際的健康有沒有關係?從臨床上來講,這個已經在全世界各個國家有類似的、臨床的paper出來,各位可以看縱軸不外乎就是他的年齡,或是相對致死率,而他是在大概二十度上下的時候是最低點,你稍微低一點或高一點,其實都會對你的身體安全、健康有很直接的關係,連溫度都有如此的影響,PM2.5就更直接的一定會影響,那到底影響在哪裡?我們也有深入去了解並做了這樣的案子。
左邊這張圖是冠狀動脈疾病,就是心血管疾病還有呼吸道疾病的關係,各位可以清楚看出,橫軸是PM2.5的濃度,縱軸是他的致死率(或死亡發生率),很明顯的是呈現正相關。右邊這張圖是腎臟疾病,在臨床上也發現他會隨著濃度增加,提升你腎臟病的嚴重程度。
所以從各個國家,在面對空氣汙染這件事上,皆逐漸從只是看不看得到的問題,變成是跟我在城市生活中的安全息息相關的議題,從WHO所發表出來的這些數字,其實不是只有我們在臺灣關心,各位可能知道以國家來看,最嚴重的可能是印度,或是我們對岸的中國大陸,我自己在六月份的時候在Google 上面做Search,如果我去search PM2.5,會發現在2015年的時候,Global對於他開始非常的關注,而下面這張圖即是,如果我再用國別看誰最關心他,很有趣的是其實日本很關心,韓國也很關心,這不是只有一個臺灣的問題,而是全球都在關注的議題,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從空氣盒子這個專案希望對於PM2.5這個議題,能夠有一個透過科技,看看我們能來多做什麼的機會。
[05:04]
剛剛主持人有提到空氣的示範計畫,這個計畫的發想其實就是跟著柯P在臺北想要RUN智慧城市的示範場域。我們在去年的下半年就在找題目,我們可能從教育進入、可能從交通進入,可是那時候可能還沒有人特別在臺灣去做跟環境監控有關的,所以我們這個團隊就舉起手說,讓我們來試試看。因而大概在去年的九月,這個團隊慢慢成形,包含了華碩、瑞昱、中研院這些party,那照今年的三月份,我們announce的計畫,再往下不斷的開放他的數據,甚至到其他縣市去做,這邊就show幾張我們初步的成果給各位看一下,讓各位也感覺一下,一樣的PM2.5,如果我們把它視覺化,用科技的角度展現出來,會有什麼樣不同的感覺?
各位看到的是臺北市的地圖,上面有很多顏色。這個藍色的點就是在這個計劃裏面去布建的,這是相對於環保署,密度更高的一些監控站,但這個監控站,待會會提到他的數據品質不一定就像環保署的這麼精密,可是他在一些環境教育、品質監控的地方,我們就會有些新的應用跑出來。
如果各位只關心有沒有紫爆,這個顏色一目瞭然,各位也可以看一下上面的數值,甚至我們在上面還有做一些視覺的,比較科技的演算法,可以知道每一個點,他到底是跟哪一個區域影響比較大。我特別挑這張圖,雖然大部分都是藍的,可是就是有一個點稍微差一點,那到底哪些區域跟這個點有關,那也就藉這個視覺化一目瞭然,你也可以進去任何一個點,看他過去一段時間的趨勢圖,這個各位在open data這個概念或許可以想像,隨著時間到底變化是什麼,可是跟市政府這個計畫相比就只是一個比較好用的介面,你可以透過手機、PC,任意去拖拉找你所需要的時間點,你也可以去看你所關心的這個時間點裡面有沒有一個高峰值或PM2.5跟溫度、時間的關係是什麼?而我們也提供一個比較好用的資料下載方式,去讓像研究機構、大數據研究團隊取得特定地點或特定時間的資料,讓他們能夠很容易的進階使用這些數據。甚至我們也提供了API,那API是電腦跟電腦對接,也是更方便的一個顯示,所以我們後續的一些比較基於這個智慧環境監控的基礎讓往後去做的一些智慧應用就很容易做了,因為我有API,我有資料下載的方式。
[08:06]
或許各位在臺北市可能常常聽到空氣污染,可是如果去看環保署公布各縣市的排名,臺北市其實還不錯,不是最嚴重的地方,而最嚴重的地方可能是中南部,所以各位如果把我們這個網站拖拉一點,往雲嘉嘉走,可以看到我們另外的一些點,其實這兩張圖是我們在同一個時間點截下,大家可以看到臺北市都是藍的,空氣品質還不錯,但雲嘉嘉就多采多姿,多采多姿的意思其實就代表該區域環境的議題就更多元,中間這個比較密的是嘉義市,旁邊有嘉義縣、雲林縣等,我們甚至再做一個campaign,希望透過空氣盒子這樣的計畫讓環境品質被看到,所以我們就把這樣的campaign叫做看見雲嘉嘉,後續如果各位聽到這樣的campaign就會記得這就是一個PM2.5的連結,他希望把環境的問題,用視覺的方式和用API的方式去跟公民、研究機構做直接的連結。
雲嘉嘉空氣盒子這個計畫就稍微跟臺北市不同,臺北市比較像是從物聯網示範角度切入,所以他開放給我們這種廠商自己找合適的題目切入,那雲嘉嘉就會是從環保局、衛生局這些業管單位,直接來跟我們提問題,所以從產業的角度,我們就開始往客戶的需求更進一步。各位可以看到,其實三個縣市都有各自想要發展的議題,例如:雲林的環保議題會稍微多一點;嘉義就會有健康或是環境教育的議題。他們想要各自著重,我們就更接近場域的客戶需求,我認為這是對產業很好的事情,而我們有辦法在裡面磨練出好的方案跟產品。
更有趣的是,我們剛剛提到,我們把數據開放出來,不管是透過資料下載的形式或API的形式,有些應用就有人會主動來跟我們提,這邊舉了一個應用是嘉義縣的長庚醫院跟他們的長庚大學合作,他們想做嘉義縣的肺腺癌,希望能夠有更細部分析。例如:如何把環境的數據跟他們手上的疾病數據做一個關聯並試圖去解釋為什麼嘉義縣在肺腺癌的好發率會比其他縣市高一些,像這樣的研究,過去可能沒有這麼容易,但我們現在透過科技的方法就離這個問題的解決更近一點。
[11:06]
另外一個有趣的應用就是,可以整合現在很紅的人工智慧議題,各位可能可以想到,如果環境這個數據對我來講會越來越友善,友善到極致是什麼?是我連看都不需要去看,我所關心的點不管是要不要戴口罩、可不可以去特定點應用,我希望我的隨身裝置可以知道我要去的地方,接下來一段時間,我的環境品質為何,他可以提醒我、警告我可不可以做這件事情,那我就完全不用去擔心我接下來六個小時要去哪裡運動?會不會吸過多的髒空氣?所以像這樣的vision,我們就把它叫個人健康氣象台,他需要一些人工智慧還需要輔助。
比如說,我針對一個大的城市,我就需要有很多的網格,我要能夠去定義每個網格他的密度,這個密度上面,我對於我所想要監控的、想要知道的溫度或PM2.5數值的預測,而這個預測需要學習,機器學習人工智慧拿去做預測,另外一個需要帶進人工智慧的就是,他也要知道我這個人本身到底多健康,我是不是一個心血管風險高一點,呼吸道疾病風險高一點的人,所以我如果可以把這兩個數據結合在一起,我就有機會進一步提供給在城市裡面的人;且我不只提供你最基本的安全,我還提供你便利,最後我還有機會滿足你舒適,你為什麼會更舒適?因為你充分掌握這個資訊in advance,你可以預測。
我們再回來連結智慧城市,PM2.5這個議題,你從環境保護、環境監控的角度來看,這個有這些應用,那從智慧城市的另外一個面向來看,他也很關注公民參與,因為城市裡面不是只有產業,活生生的個體是一個個的公民,我的公民有沒有辦法自己來參與我所關心的環境議題?所以,以下就大概show一點,我們跟公民這些組織裡面,如何去合作的一些方式或基本概念,去布這些sensor的人,不是只有廠商,公民如果有意願去貢獻他的能力,他也可以去買一個盒子,自己做一個盒子,把它的資料貢獻進去,再開放出來,他就容易產生一個正面的循環,所以,從公民參與的角度,可能就可以聯想到跟maker這些topic就產生連結了,所以這邊show幾張圖,maker就會開始關心,我PM2.5的感測器長什麼樣子?環保署一台一百萬,那我一百塊、七百塊、一千塊可以買到什麼sensor,那就有很多新的議題跑出來,或是我到底怎麼把這些數據連出來,是透過wi-fi還是透過一些新的物聯網的網路關係?這都是maker跟產業現在所關心的一些議題,或是他背後需要有一個物聯網的平台,去把這些數據大量的收集,而且還要開放出來,公民是不是可以免費使用到這些資源,現在的答案都是肯定的。
[14:32]
比如說你可以去註冊像這樣子的平台,把你的資料放上來,你就是貢獻環境數據的一份子,你也可以擁有自己的API,甚至把你的API開放出去等等,這個都是目前在科技上面available,成本可以從零開始,不外乎就是從智慧城市的角度,這些需求已經不是像過去一樣,只是單純的硬體買賣關係,而是服務,服務背後的需求,希望有更強烈的連結。
從科技的角度來看,空氣盒子這樣的案子,雖然我們從臺北、雲嘉嘉都有一些還不錯的應用範例,可是他在科技上面,其實還是有些嚴肅的議題,我回到環境品質、環境保護來講,比如說,大家最容易問的問題,就是你這個資料的可信度夠不夠?資料的品質是什麼?所以對我們來講,這就很有趣了,因為他絕對不是跟傳統的儀器一樣的品質,可是我如果品質低百分之二十,品質低百分之五十,我可不可以有一些新的環境教育應用出來,我可不可以有一些新的環境監控的應用出來,可以讓環境保護這個議題回到城市應用的最基本,我是不是可以提供更多安全,更多便利,更多舒適的一些創新,能夠去發展出來,所以跟智慧城市有關的一些topic,哪個位置可以在google上search?
我們有參與一些聯盟,這聯盟有一些免費的白皮書,各位可以從PM2.5的角度去關心智慧城市如何結合這些domain的應用來解決人類最基本的問題。最後,就是智慧城市這件事情是像華碩這樣的廠商,跟環境品質的關係,從過去可能只是製造社會責任,到現在開始他是有不同的。我們開始往產品,往方案,甚至往商業創新去走,這件事情其實最後跟我們的品牌或許會有很強的連結,我們不是只是被動回憶社會對我們的期望,而是主動去發現問題,那個問題同時可以滿足我們對於社會的責任跟努力,這個是我們在歐洲已經看到一些不錯的例子。
但從產業的角度,我們相信智慧城市這個發展的方向會有越來越多公司出來,顛覆這個產業的現況,也會有更棒的創新能夠出來,以上是我今天的分享,謝謝大家。
[17:24]
主持人(高思齊):謝謝吳總經理的演說,空氣盒子真的是能大幅提升民眾掌握空氣品質的一個能力,且貢獻非常卓著,有時候我們知道太多反而會不敢出門,所以我想要問的是,目前是不是有一些地方政府運用這樣子的雲端科技開始改善他們空氣品質,是不是有一些這樣的計畫正在進行?
吳漢章:我們就從雲嘉嘉他們,其實還是蠻基本的介入方式,你發現了問題就要介入。比如說,他們希望我們最近布的空氣盒子可以放在寺廟,只要監測到了,就讓燒香的人自己能夠看到,瞭解原來自己貢獻了這麼多。
然後另外一個例子是學校,學校其實有一個空氣污染的地方是家長騎機車接送不熄火,所以他們希望我們把類似的空氣盒子改裝一下,能夠有一些燈號,就不是只是開放這個數據這麼了不起的概念,我即使只是把這個燈號show出來,他都覺得對於城市,可能會製造百分之二、三十汽、機車的汙染,使民眾能自發性的減少,這個是我們已經看到還不錯的應用範例。
主持人:現在如果我們一般人要買一個空氣盒子的話,他的售價大概是多少?
吳漢章:取得方法很多元,剛剛講到許多社群都有做,maker也可以自己買元件來做。我想這個成本大概就在數千元,沒有很多。所以maker可以自己組裝,像DIY一樣,既滿足組裝的快感又可以貢獻,那純粹想要參與這樣計畫的人,市場也是有一些選擇可以用。

顯示完整內容

相關節目

目前暫無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