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者介紹

東海大學生物系,曾任記者、1990台灣地球日協調人,綠色消費者基金會發起人。

顯示完整內容

影片介紹

消費者與企業社會責任的關係為何?方董事長認為企業社會責任首重資訊透明和誠信,再以臺灣是否缺電這個問題為出發點,循序漸進的揭露台電報告的真實性、再生能源的可行性及電業法的實際性等。最後倡議公民電力公司的想法,讓消費者也能有電力選擇權,選擇對環境更好的消費方式。

顯示完整內容

文稿

謝謝主辦單位,謝謝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給我這個機會來跟大家報告一下最近的心得。氣候變遷是一個很複雜的問題,如果你只是以氣溫來判斷,我覺得是有問題的。我曾經問人家,我們測體溫有測體溫的位置,那測地球體溫的位置在哪裡?我們往往看到了都市的問題,像是我們沒有好好去做微氣候的管理就是熱島效應,大家會覺得很熱,其實整個地球是走向冷化,進入另外一個冰河期,我們從科學的角度來看,不是暖化。我不覺得暖化會造成太大的全球性危機,反而是冰河時期,像恐龍的滅絕等這些問題。
從消費者的角度來看,我們都是消費者,但是往往我們都不去面對一個更大的問題,更大的問題我覺得是能源問題,反而暖化的發生可能也就是下一個冰河時期的到來,所以我們正走向冰河期,那我們更需要能源,其實這些是能源的不當使用所造成的 ,而氣候變遷本是不管有沒有人類都存在的事實,所以重要的是我們要如何在這個變遷裡面生存下去,不只是我們這一代,還有我們子子孫孫。
[02:35]
所以我們今天的消費問題會衍伸更多的問題,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三隻毛毛蟲的故事?第一隻毛毛蟲說我後面有一隻毛毛蟲,第二隻毛毛蟲也說我後面有一隻毛毛蟲,第三隻毛毛蟲也說我後面有一隻毛毛蟲。有人說他們圍成一圈、排成一列,但都不是正確答案,那答案是什麼?其實主持人在拖時間,要等真正的大腕來現場,那最後給大家的答案是什麼?最後一隻毛毛蟲在說謊。其實很多的企業就是故事裡最後的說謊毛毛蟲,但是我們可能不太清楚其實在整件事情裡,我們被非常多的謊言所遮蔽了,所以造成更大的危機和衝突。
所以,我這邊舉一個比較實際的例子。剛剛陳董事長說「永續」是個很抽象的名詞,那我們設法去想像他生活的一面,譬如:我們全都是消費者,而所謂的消費者是我們希望消費可以永續,那跟企業社會責任有什麼關係?企業社會責任第一個就是透明,還有一個就是誠信,這個資訊的透明就是誠信。而在今年七月時大家可能有在新聞上看到我參加一個開放台電的活動,但之後又退出。外面有很多傳言,其實當時對於台電裡面其中一份重要文件就是企業永續報告,那一份報告我認為裡面有非常多的作假,譬如:一個電力公司非常重要的可靠度訊息,就是他平均停電的訊息和平均的停電的次數,這是他可靠度的訊息,一個電力公司對於他的消費者責任就是提供不斷電,我們發現在報告裡我們是全世界第二名,SAIDI((System Average Interruption Duration Index, SAIDI)就是全年平均的停電時間是多久—平均每戶16分鐘,而我們全臺灣有多少戶?1380萬戶,其中有1330萬戶是民生用電,也就是我們家庭用電、商業用電、學校用電這一類用電,還有機關公司行號的用電。
[06:17]
那還有一個叫做SAIFI,F代表Frequency,就是他的停電頻率,是22%,我們發現這是全世界電力公司的評比可靠度,他對於消費者負責的部分,他卻一直說缺電,缺電的結果是什麼,是會導致停電。我們來看一下停電的記錄,有沒有因為缺電停電?答案是沒有,而且是26年來沒有。至於缺電造成的顧客損失是什麼?沒有去計算;造成公司的損失是什麼?也沒有帳,這就是一個嚴重的揭露實不實在的問題。剛好那時候又發生一個很大的颱風—尼伯特颱風,有多少戶停電?350萬戶停電,你一除,已經超過22%的機率了,這代表他們不把天災的停電,例如:地震、颱風這一類的天災算在這裡面,所以他整個這個數據是錯的,而且他對於消費者的權利並沒有關心到,所以我在那個會議裡面我不斷的提出:電的倫理道德到底是什麼?
我跟很多人溝通時發現大家對電的經驗不夠,所以沒有辦法溝通下去,我是東海大學畢業的,大學時代在玩話劇,那時候有一個做音響燈光的人叫李先生,他是一個老兵,他教我關於電的事情。我那時候是話劇社的社長,我們要去佈置舞台,那裡有110V的燈也有220V的電,每個聚光燈都需要用比較強的220V,他就說我們去看一下配電台裡面出來的電是什麼,各位知道他如何測試嗎?他沒有帶電表,而是用手去摸來判斷110V和220V。他讓我試,我鼓起勇氣去試了一下,試了兩次,他說不可以摸太久不然等一下心臟停掉了,還有千萬不要回家去試。其實我們都很怕電,怕被電電到,但是我現在想問大家這個問題,你認為用電、發電、輸配電哪一個優先?大家都想到因為有發電所以我們才有電可以用,但是事實上這是在法拉第時代才是這樣。現在這個社會是因為我們用電,一開開關,電就過來,其實是因為我們用電而造成發電和輸配電這樣的事情,所以消費者的責任在哪裡?今天所謂的缺電,對於我們消費者有什麼影響?
[10:18]
下一個問題是你相不相信缺電?我在今年5月19號去告新上任的政府,他上任不到十天我就去告他,告他什麼?他說缺電所以要重寫合約,而我認為缺電是不存在的,後來當然沒有起訴。我把我們的版本告訴大家,可能你們會有別的想法也無妨。不缺電是因為我們總共發電的機組是48Giga Watt(480億瓦),我們最高用電是36Giga Watt(360億瓦),差了12Giga Watt(120億瓦),你不會不夠用。台電否認了7個Giga Watt的汽電共生,這是非常重要的事情,汽電共生是一個從廢熱裡面再拿來發電的一個再循環的電。台電不承認那7個Giga Watt,於是我們把台電的契約拿出來看,一開始台電以合約是商業機密否認,但是這合約是由能源局決定的,這是有定型化的合約,所有這些汽電共生都要配合台電的調度。換句話說,這7個Giga Watt的電你在台電所有的報告裡,他每天公布的發電容量裡面,發電量跟所謂的缺電都沒有這7個GigaWatt,但事實上從能源局的報告中,他的這些財務報告裡他每年買了100億汽電共生的電,這100億不是他帳上有的汽電共生,他帳上有的汽電共生是什麼?是焚化爐的電,是各地環保局焚化爐的電,大概有600多個Mega,就是0.6個Giga Watt,那他有7個Giga Watt是汽電,包括台塑、台泥他們在製成過程中廢熱回收的電,所以他不把這個當成他的裝置容量裡面,但事實上,這個在經濟部的統計裡面,及在全世界的統計裡面,這種Cogeneration的都要算進去。
而且這種電是非常容易調度的,因為他永遠是在那裡,Hot Spring Reserved,透過工廠不停的運轉使他不斷的產生熱,再產生蒸氣,蒸氣拿來推動渦輪機,然後一直去發電,速度很快,幾分鐘內就可以讓他滿載,是個很好的調度。為什麼這7個Giga Watt不拿出來算在這裡面?因為一拿進來算就沒有缺電的問題了,縱使核電廠拿掉也不缺電。
[13:58]
至今缺電的問題是一直困擾大家的,但事實上他並不缺電,所以很多人問我說:你在弄公民電力公司所以你要發什麼電?但是我不發電,我只負責買賣。不過我要在這邊談一下,大家都很熱衷再生能源,那你們覺得臺灣現在的再生能源夠不夠用?可不可以替代我們現在一年要用的電?我們一年用掉2100億度的電,台電總共發了2400億度,有300億度是他的發電廠裡面用掉的,特別是核電要用掉很多的電,自己的電,還有線路損失4%,大概有個100億度的電是線路損失掉的。那再生能源可以發多少電呢?如果一年用掉2100億度或2400億度電,總發電量2400億度,因為再生能源沒有冷卻系統的問題所以在自己電廠不用花太多的電,所以足夠嗎?是夠的,光是風力大概是我們的蘊藏量及我們用電量的兩倍,但你會認為如此是否可以全部都用再生能源?從電力現在的技術來講,離讓我們用太陽能跟風力或是用一部分地熱來發電還有一段的距離,原因為再生能源有一個發電的曲線是靠天吃飯,剛好風跟太陽可以互補,那中間會有一些落差,此時可以用天然氣還有部分的火力來替代,和剛剛講到的汽電共生,工廠產生的廢熱回收再來發電就夠。
[16:20]
所以要了解一下我們有多少的再生能源可以用,但是現在哪裡可以發展再生能源?大家並沒有去好好的整體規劃,不過我覺得目前的再生能源發展不是最緊迫的,最緊迫的問題是我們要怎樣妥善的應用現有從電廠發的電,剛提及電其實是夠用的,只是台電創造一個缺電的假象,他有幾個證據:第一個,他停電也無所謂,就算是真的停電,不是因為缺電造成的停電他也不在乎。缺電造成的停電有什麼損害?他不會比無預警的停電損害來的大,因為他是有預警、有計畫、可以安排的,不然就是用再生能源,所以我不覺的再生能源是目前最迫切的問題。不過現在我們正在修電業法,但所謂電業自由化是假的,因為一旦自由化的話,剛剛所講的消費者成立公民電力公司這樣一個機制無法實行,變成台電更壟斷化,因為他把台電切成四家公司:控股公司、發電業、輸配電業跟授電業,如果我們在講一個公司治理,這樣一個組織架構該怎麼運作?
還有一個政府的組織架構要增加一個什麼?電業管制機關,那電業管制機關法定的管制機關是經濟部,電業管制機關是由行政院指派的,沒有組織法。但所有剛剛講的這四家公司的運作是由電業管制機關去決定的,所以這個電業法出來了後,我希望是幫混沌開七竅,那台電,現在已經夠亂將來會更亂,現在就是一個董事長、一個總經理、八個副總,將來因為發電公司會有很多個,一個電廠可能就是一個公司,變成無數的發電的總經理董事長,他將來要怎麼協調,現在沒有計畫。我覺得現在就是這種狀況,我已經看到這個冰山,我們臺灣這條船就要撞上去這個未來的電力供應,所以我想這是一個臺灣的危機也是轉機,往往最壞的時候就是最好的機會,所以我也希望大家可以關注一下公民電力公司。我要說明一下,公民電力公司不是一個公司,而是人人都可以去開電力公司,按照顧客的需求來設計買電,電就像期貨一樣,我可以跟你或電力公司預定,然後透過團購的機制和這些智慧電表、智慧電網的數據管理,讓這個電能做更有效的應用,讓他的發電成本降低,讓他的排碳量降低,我們就有選擇權,這是一個綠色消費者基本的道德,我們要選擇可以不會傷害我們環境和可以永續的能源,我們才能度過這個全球變遷的危機,謝謝。
[20:34]
主持人(高思齊):謝謝方董事長幫我們抽絲剝繭這麼多電力的問題,首先希望這個國民電力公司可以順利的成為一種新興的公司型態、新興的事業型態。因為這也是社會使命型的公司,是我們非常樂見的。那請教方董事長,如果公民電力公司成為未來我們的發展,那對於電業還有電力消費型態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
方儉:我想不只電業,就算是我們消費者也有更多的責任去了解消費的背後對環境的影響以及對社會的影響,必要的時候我們消費者要站起來,組織起來,來接替現在的公司,因為電不是我們每一個人可以各別去生產來發的,而是一個現在很流行的共享經濟體,那可以由我們消費者來組成這個共享經濟體,就像合作社一樣,我們來決定去採購這個電,然後由發電的公司把電買過來,所以我們消費者要集合起來形成一個力量去面對這個很大的、壟斷的企業,我覺得這是我們的責任也是我們的義務。

顯示完整內容

相關節目

目前暫無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