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環品會的虹儒,現在是臺灣環境教育對話平台TEED的召集人。
TEED這個計畫是在3年前啟動,正式上線是在去年(2015)年中。就像任何一個充滿理想的新創平台一樣,一開始營運之後就面臨非常多來自內外的挑戰跟困難,去年年中的時候在線上的影片數量大概是30部,經過了1年半,現在很高興的跟大家宣布,我們已經達到了207部短講、2部紀錄片以及9個廣播節目共80個單元。
這個過程其實並不容易,在環品會謝董事長的帶領下,我們做了很大的變革,才有這樣子的一個急速往上的上升曲線。但是我們並不是一個電視台,或者是一個廣播電台,我們是一個臺灣歷史悠久而且道道地地的環境團體,所以對我們來講這個並不是一個很容易達成的事情。支持著我們一直繼續做下去、必須要做下去的力量是來自我們的發起人,我們的發起人在30年前發起了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那時他大概才30歲左右,在組織章程的第一條我們就寫到了要促使社會大眾了解環境品質及生態保護教育之重要性,喚起社會重視留給下一代美好健康之生活環境,俾有利於社會國家乃至全人類之永續發展。
所以今天在這裡也跟大家分享一下環品會在推動TEED這個平台時,希望帶給下一代什麼樣的永續發展的意義呢?第一個向大家分享的是科技打破了教育的藩籬,讓環境教育有更多的可能性。
數位化的時代已經來了,我們常常說這是因為現在人的專注力變低,使得我們可以持續專注的時間變短,所以我們進入了一個非常要求快速的速食文化,但是其實這掩蓋了數位化真正的意義:我們每個人都是普通人,我們的大腦容量跟運轉的速度是很有限的,當我們在處理資訊量這麼大量的資訊量的時候,其實我們受到很多外在跟內在的變因的影響,所以我們開始要學會記錄,把事情記錄下來我們才能複習。
[02:56]
最初的記錄就是文字跟圖畫,接著科技的發展我們開始會了一個技巧,就是我們可以把聲音以及影像也保留下來,所以大家應該都耳熟能詳TED Talk。TED Talk成立於1984年,30年前,有沒有覺得很巧,環品會也是成立於1984年,TED Talk一路篳路藍縷30年,一直到近幾年才開始有至大的成功。其實這大部分都是歸因於現在網路的普及,我們網路的頻寬變大了,甚至是攝影錄影的技巧提升,所以才有TED Talk這樣的成功。
如果我們說TED Talk的成功是知識傳遞的成功的話我們從都市到鄉村,我們從A國到B國,我們從上一代到下一代甚至下下個世代,都可以有這樣的知識成果。
所以環品會今天30多歲,我們就一直在思考臺灣的環境教育,到底該用什麼樣的方式來推動?我們針對環境開始有了更細緻跟多元的想法,也有更快頻率的對話,我們就想到為什麼我們不用TED的方式呢?所以我們現在就有了TEED臺灣環境教育對話平台。
大家可以特別注意一下中文的字,臺灣環境教育對話平台,Taiwan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Dialogue正好就是TEED,所以TED它用了30年去達成了它的的精神,那我們在TEED想要傳達的核心精神就是Dialogue對話,接下來就進入我第二個想要跟大家分享的事情,就是環境跟對話是本質上不可分離的。
我們說環境教育在推動的時候,其實它的土壤並不是非常肥沃。因為環境教育大多是以科學、科普的方式來呈現,所以它就變成一種科普教育,但是真正的科普教育跟環境之間是什麼樣的關係,常常是很模糊不清的,如果把它作為人文教育的一環,又有多少人真正的認同,環境教育是一種人文教育?而且我們必須要去重視它並且去應用它,其實真正認同的人不多。而現在各領域各學科之間的思考,常是很傳統、本位式的,國防的就是國防,交通就是交通,科技的就是科技,所以當他們這樣子思考的時候,其實阻斷了以環境教育來探討更多種議題跨領域對話的可能性。
[05:54]
這種的本位式的思考的狀況其實族繁不及備載,在這樣的狀況底下,環境非常非常的需要對話,唸都市計畫的人或在做都市計畫的人需要跟唸生物學或生態學的人對話,污染防治的人需要跟文化保存去對話,企業的經營更需要跟環境法制的對話,有了這樣的對話他們才有辦法去進一步的去實行、落實到環境教育真正的用意。
環境教育的目的是什麼?它是要去結合科學與人文教育,所以不只是結合,還要深入融入到科學教育和人文教育裡面。為什麼呢?因為環境教育在推廣的是一種建立關於環境有責的素養,並且是在引發人們對環境友善、有責的行動。
在我們過去兩百多場演講裡,受觀眾評選最高的,就是陳長文律師在氣候論壇、氣候外交論壇上的分享。那時候的主題是巴黎協定的內國法化建議,主題談的是現在橫跨各部門,就是牽連各個部門而且影響範圍非常廣泛的議題。陳律師從國內法跟國際法的角度進行分享與對話,他對話的對象是誰?剛剛大家也都聽過了,我們只有一個地球,所以當我們真正要去對話的時候,其實我們要去回頭去思考這個對話,我們的專業以及我們對於環境的素養、我們對於環境的有責這之間的關係,我們要怎麼去做一個連結,而當這樣的對話越來越專業,不論是在知識上的不論是在方法上的,甚至是在感情上的它都可以有一種很精準的對話的時候,我們才說我們的環境教育是成功的。
[07:53]
最後我想要利用一點點時間來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們謝董事長最常給我們的訓示,就是「環境邊緣更能宏觀」。環境其實並不是一個主流的學科,大家可以理解,當我們在談論很多的議題的時候,其實也未必會成為一個主要的教育,臺灣是世界上第六個通過環境教育法的國家,但是我們對於環境教育的理解還是非常的有限,所以我們希望環境是怎麼樣的環境呢?希望當我們今天在談環境法制的時候並不只是環境相關的法律,而是我們的交通的法律、我們的農業的法律裏面都可以融入環境的思維,這種狀況底下我們才能說我們的環境是在多元多觸角的底下擴張。
TEED平台到今天的論壇結束為止,我們總共累積了250名講者,其中有學術界、政府部門、民間社會剛剛好各佔差不多三成,一成是來自產業與企業界,我們的兒童、青年跟未來世代差不多有16個人,在這之中也有16名是國際政府組織的官員,還有國際的行動者來進行分享。
這些是我們現在所有的論壇的列表,總共辦了22場論壇、9個廣播節目,但是大家要知道TED Talk在發展了這麼多年之後,他們其實大概是五百取一的一個程度,我們現在是22場論壇,一共250場短講,其中有207場在線上,所以我們要達到TED Talk的目標還有很長的一段距離,希望在座的不管是政府界,不管是我們的企業界甚至是我們的大眾,可以更支持我們繼續走向下一個30年,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