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遷、正義與城市論壇全集】(全9集)

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
2017-11-23發佈
2,235人瀏覽

氣候變遷、正義與城市論壇紀實

氣候正義要談什麼、氣候與城市的關聯性又是如何? 為增進各界對此議題之認識、討論,10月19日(四)下午,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主辦的「氣候變遷、正義與城市」論壇,在現場近五十位民眾的參與下,於台大藝文中心雅頌坊隆重登場。本論壇規劃有氣候正義篇、氣候行動篇,內容涵蓋城市政策、健康、弱勢者、動物權利、校園、社區與NGO行動等,一個下午的時光裡,9位講者無私的分享他們的觀察與作為,帶來許多不同角度的觀點。
論壇開始,台北市環境保護局蔡玲儀副局長先以〈氣候變遷、正義與城市:從台北到巴黎〉開場,說明台北市的政策與努力。蔡副局長認為,近幾月連續幾次破紀錄的高溫,和短暫強降雨帶來的災害,提醒我們:氣候變遷正改變每個人的生活日常,沒有人是局外人。
目前市府已制定「台北市溫室氣體管制執行計畫」,立定溫室氣體減量中期(2030減量25%)、長期目標(2050減量50%)與執行計畫;也希望透過「台北市移居永續城市環境管理自治條例(草案) 」強化氣候友善行動,針對高溫挑戰,著手建立熱浪預警機制,強化調適能力。
近年更透過辦理「夏日惜電計畫」、「充電柱」、「全市LED路燈汰換」、「智慧電網」、「台北能源之丘」等活動,鼓勵公民參與,也希望透過導入ISO 37120永續與智慧城市系統評估,瞭解執行狀況。
緊接著「氣候正義篇」,邀請到國家衛生研究院環境醫學研究所陳乃慈研究員,以「氣候變遷與城市健康」為題,介紹氣候對健康衝擊與健康不平等的隱憂。
氣候變遷造成的常見健康危害包含猝死、溺斃、疾病猝發、森林大火等;次級健康危害包含空水土壤汙染、食物與水安全及供應性問題、傳染病分佈擴散與傳染期延長,過敏原擴散與生產期延長等;三級危害包含心理疾病、衝突、社會經濟損失,甚至是氣候難民等。日溫差加劇、高溫也會影響心血管、呼吸道疾病致死率,甚至是自殺率。陳研究員更提醒,健康衝擊加劇將會擴大風險、影響脆弱族群,那些健康條件、支持不好的朋友,將會更為辛苦,應該獲得重視。
根據統計,國人每三位就有一人飼育寵物,毛小孩們也是城市裡重要但無法發聲的一群。臺大獸醫永齡「關懷生命、愛護動物」專案動物福利專案教師林怡君博士,長期關心動物權益與流浪動物,特別以「毛孩子與氣候變遷」為題分享看法。她認為跟人一樣,不管是居家寵物或流浪動物,健康都會因為溫度、降雨等變化受到影響,災害來臨時人都自顧不暇,動物更慘,但我們很少關心過它們的處境。也因此從動物福利五大自由角度來看,減少流浪動物(領養不棄養/落實寵登絕育/強化飼主責任)、提供流浪動物適當庇護所,是現階段城市治理應該先考慮方向。
城市裡面另一群流浪者-無家者,也面臨著許多氣候變化帶來的嚴峻挑戰。人生百味共同創辦人朱冠蓁小姐,以「生存以上,生活以下:視角之外,一位無家者的日常」為題,為這群隱身在城市角落的居民發聲。
冠蓁根據自身服務經驗,發現身處社會、經濟弱勢的無家者由於支援較少,比一般人更不容易適應風災、寒流等氣候災害,即使災害防救法第22條第11款(有關弱勢族群災害防救援助必要事項)、第27條第4款(受災民眾臨時收容、社會救助及弱勢族群特殊保護措施),有提到要予以支持,但實際上做的相當不足。更由於公共空間(如台北車站)管理/所有權不一,風雨寒災來臨時應對態度也不一樣,無家者無所適從,只能一再被驅離,是氣候議題中,需求被忽略的一群群體。
接下來進入「氣候行動篇」,桃園市立福豐國中宋慶瑋校長提出「節能減碳DIY,省很大」的口號,認為減碳不能留在道德勸說與口號,需要藉助自動化、人性化科技,進行有效率的科學管理,不僅能省經費,還能增進參與者的環保教育。宋校長在校園中身體力行,透過減量不必要燈管使用、節省電話費、控制冷氣使用等方式,鼓勵師生一同參與節能減碳行動,打造綠色永續校園。
而在氣候行動,激起民眾環境意識方面,藝文界也沒有缺席。差事劇團創辦人鍾喬融合社會運動和戲劇表演,將表演與社區教育整合,透過表演藝術,傳達彰化縣台西村居民受台塑六輕空氣汙染的困境,也引導當地民眾認識環境議題。
差事劇團透過藝文行動,舉辦「南風」、「女媧變身」等表演,刺激大眾看見追求經濟發展下被犧牲的偏鄉居民與環境;因環境汙染而消失的台西村傳統經濟活動,種西瓜、捕鰻苗,如同證言一般,訴說著環境不正義的故事。
緊接在後的是,來自台北市中正區忠勤里方荷生里長所帶來,充滿行動力與惜物、分享精神的「南機場社區食物銀行」計畫。方里長與大賣場、麵包店合作,收購或再利用即將過期的良品,無償提供有需要的人們取用,減少不必要的食物浪費。方里長認為不只是關心弱勢,更要關心環境,只要有需要大家都可以索取剩食,不用分身分與戶籍,重要的是共享精神。這過程當中除了凝聚社區意識外,也讓許多曾經失落的『飛』行少年,重回人群,甚至找到一技之長。
談完學校、社區、偏鄉後,本會研發部鄭佾展主任,進一步與聽眾介紹環品會對於「城市氣候教育行動」的思考與觀點。
鄭主任認為城市是人口、能資源使用集中的地方,以台灣為例都會區人口就超過7成,與許多環境議題鼓勵走向偏鄉不同,談氣候議題要從量思考,從城市著手。
而氣候教育就是永續教育,氣候教育的核心是藉此導入正義觀,導入世代概念,培養認識問題,思辨、解決問題的方式,以及適切性。最重要的是當制度與價值觀衝突時,願意捍衛並改變它。也因此從2012年開始,我們著手舉辦具啟發性的繪畫、書寫、培訓活動,透過這些創新的過程,引導兒少思考,我們要的未來是什麼。
論壇最後,則是要談城市氣候政策,國立中央大學營建管理研究所李河清教授,專長為氣候治理,曾蹲點西雅圖市多時,為我們帶來第一手的觀察。李教授認為城市氣候治理的行動者已不再只有國家政府,次國家行動者,或稱為非締約方利害關係人,如城市所扮演的角色越來越吃重。諸如ICLEI、C40等城市聯盟快速串起,台灣也不少縣市加入。
西雅圖能夠成功的關鍵在於科學支撐、立法建制、設定優先部門、公眾參與、環境與平權等幾個要件,政府能夠與利益團體、市民等不同群體溝通(例如減碳辦公室主任是延攬自當地環保團體),才有機會達成2050年全市碳中和的目標,並且通過市議會審議,設定具體,有短中長期期程,量化指標的減碳目標,值得台灣城市多加參考。
經過一個下午講者們精采的分享,活動已順利與下午五點圓滿落幕。感謝無畏風雨前來參加的朋友,也謝謝陳唯宣、楊竣文、顏郁修等三位實習與志工夥伴,以及台大藝文中心的協助,讓本活動得以順利進行。
本次「氣候變遷、正義與城市」論壇是TEED臺灣環境教育對話平台第26場論壇,我們希望針對環境教育各領域議題,廣邀公私部門相關人士參與、分享,透過影像與聲音之記錄,留下屬於台灣的珍貴環境教育資產。
本次論壇獲得台北市環境保護局補助,特此感謝。

顯示完整內容

節目一覽表(點圖到影片)

*右鍵另開新分頁*
 【氣候變遷、正義與城市:從臺北到巴黎-蔡玲儀】
 【氣候變遷與城市健康-陳乃慈】
 【毛小孩也擔心氣候變遷-林怡君】
 【看見城市裡的需要-朱冠蓁】
 【城市的氣候變遷教育-鄭佾展】
 【城市正義與環境省思-鍾喬】
 【韌性社區,由食先思-方荷生】
 【氣候行動要靠管理-宋慶瑋】
 【西雅圖的城市氣候政策-李河清】

顯示完整內容

相關節目

目前暫無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