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少年》的少年環境啟蒙之旅-龐中培

22:32
2017-03-12發佈
2,738人瀏覽

講者介紹

《科學少年》編輯總監龐中培先生負責《科學少年》雜誌多年,陽明大學微生物學暨免疫學研究所碩士,曾為《科學人》雜誌副主編,現為《科學人》特約撰述。
龐總監餘暇從事科普叢書翻譯,筆名鄧子衿,譯作有:《廚藝之鑰》、《我愛讀科學的故事》等多本自然科學暢銷叢書。

顯示完整內容

影片介紹

什麼是環境議題?什麼是科學議題?《科學少年》創刊理念是期許我們的下一代,能如愛因斯坦一般,能問出重要的問題,並且擁有一樣的科學態度。而當透過科學態度來處理生活中、社會中遇到的環境議題,從營養午餐、全球暖化到生物多樣性的滅失,一起與《科學少年》做環境的朋友!

顯示完整內容

文稿

我是《科學少年》的編輯總監龐中培,今天先做一個調查好了,有聽過《科學少年》雜誌的請舉手好嗎?OK,好,手放下。對嘛,看到舉手的人那麼稀落,我就想起一個我們辦公室去年的故事,就是我們得到金鼎獎雜誌出版【兒童及少年類獎】,這個青少年兒童雜誌,這是不是就好棒棒呢?然後,我就跟我們同仁馬上澆冷水:「我們高興沒有一天,我們高興連一個小時都不可以。因為呢,就算你得到了金鼎獎,也沒人會注意你。」所以在這場演講的時候,或者我到其他場次去做演講的時候,每次都會做這樣的調查,然後每次都舉手的人都是非常的稀落。那就可以應證「得到金鼎獎也沒什麼了不起的」,我們大家還是要做我們大家該做的事情。
當初遠流出版社引進《科學人》雜誌之後,做了很多年,就覺得《科學人》雜誌的這個內容實在太難了,然後而且又不是自製的。自製和外製有什麼不一樣呢?就是,自製的話我們全部可以做台灣的東西。那我就說這個:「做不好的,你會賠錢,因為現在小朋友都看手機嘛,都滑平板,怎麼會有人看雜誌呢?對不對?」那過了一兩年之後,我們就很高興的消息傳過來了:得到金鼎獎-最佳青少年兒童雜誌。我馬上就潑冷水,因為身為長官,潑冷水是我的責任以及嗜好。我當時就說:「你們有時候高興,一天就好。蔡英文說,我們要謙卑、謙卑,再謙卑。」然後我們就說:「我們高興連半天都不行,一個小時都不行,因為這對我們的銷量根本就沒有多大的幫助,因為大部分的人都還是沒有看過,然後大部分的人不知道這個雜誌,因為大家都在滑手機嘛。」
可是不一樣的事就是我們全部自製的內容,所以呢我們就可以自己設定我們自己需要的單元。我們一開始設定的一個單元叫做「做環境的朋友」。那什麼叫做「做環境的朋友」呢?這個我可能要做解釋一下,我在很多場合,尤其得到金鼎獎以後,他們就說:「哇,你們好厲害喔!推廣教育。」怎麼樣之類的。我在這種場合,我都一定會非常的震驚的澄清:「我們沒有在做教育,《科學少年》不是在做教育的雜誌。我們的理念是在於,跟朋友分享知識。也就是說,我們是做青少年的朋友,我們沒有做青少年的師長。」那對環境也是,我們是做環境的朋友。所以我們在一開始的單元裡面,每一期裡面,就有一個單元叫做「做環境的朋友」。
[03:00]
那麼「做環境的朋友」其中不只這個,我們其他跟地球科學有關的單元裡面也有跟環境有關的,譬如說,有一個題目叫做「地球在變冷,還是在變熱」。從這兩天的狀況來看,地球應該是在變冷。大家都很冷,然後我這個圍脖也要拿出來戴。但是事實上呢,地球是在變熱的,這個可以從全球氣溫紀錄可以知道。為什麼會突然變冷,又突然降得好冷喔,這幾天?大家有去爬山過吧?爬台北附近的郊山,大家在往上走的路段中,有的時候會往上走,有的時候會下來一下,然後再往上走,再下來。地球、全球的溫度,它的上升趨勢其實也是這個樣子的,它是往上走,但是有的時候也會往下,有時候會往上。那升溫的狀況呢,就跟全球二氧化碳濃度的提高趨勢是一致的。所以說在《科學少年》裡面,最重要的環境議題,其實幾乎就是跟氣候變遷是有關的。我們可以從氣候變遷,來關注我們的科學的環境議題。
但是呢,由於我們是給青少年、兒童看的雜誌,所以我們一開始的時候不是講這種事情的。我們是講「營養午餐」,小朋友們有沒有在家裡吃營養午餐,大概也都吃飯,但是呢我們可以從營養午餐來看我們周遭圍的生物多樣性。譬如我今天中午吃的東西是酸菜白肉鍋,其實大部分的東西都是台灣產的,這是值得誇獎的地方。但是很悲哀的事情是,全台灣的熱量來源,只有百分之三十幾是來自台灣本地出產的。我舉個例子來說,大家早上都吃吐司了吧?三明治對不對?那麼,如果你在中餐或午餐,有一餐是麵的話,以麵食為主的話,你就三分之二的熱量是要從國外進口的。因為台灣本身產的麥子量非常非常的少,所以你只要三餐裡面,兩餐是吃麵食,你所有的熱量來源,主要都是從國外來的。國外需要運輸過來,你就浪費了很多能源。而且呢,食物這件事情是尤其在現在的社會,以前還好,現在的社會來說的話,我們經常浪費食物。尤其小朋友,這個也不吃,那個也不吃的,很浪費。
[05:37]
所以我們在《科學少年》裡面「做環境的朋友」單元,特別強調一個「超乎想像的食物浪費」,食物有多浪費呢?基本上來說,三分之一的食物被浪費掉了。我再強調一遍,全世界生產的食物裡面,有三分之一的食物被浪費掉了。這是浪費了三分之一的食物呢!相當於全世界有百分之三十出產的食物是被浪費掉的。三分之一的耕地加起來有多大呢?相當於四百個台灣的面積。也就是說,四百個台灣面積這麼大耕地上面出產的食物是浪費掉了,我不是說台灣可耕地的面積,是說台灣的總面積,被浪費掉了。
植物需要灌溉,這樣算起來每年浪費的水相當於六百多個翡翠水庫的水量。各位大部分應該都是台北的人,台北主要喝的水都是從翡翠水庫來。一年,就浪費了這麼多的水。而浪費的食物,相當於八十多兆元。你想想看,這是多大的浪費量,就只是因為我們沒有好好的利用食物而已。
我們在創刊的時候,理念就是我們要做青少年的朋友,所以我們不會從很難的議題切入。《科學少年》有一陣子的議題,幾乎都繞著食物打轉。譬如說,我們要怎樣減少食物浪費?其實很簡單,你要吃多少東西,就買多少東西。盡量不要浪費,處理菜的時候,可以吃的東西全部都保留下來。我可以在這裡跟大家分享,如何讓您的小朋友對環境有感覺的兩個方法:第一個,帶他去買菜,然後調理食物;第二個,他就知道這些東西怎麼來的,哪些東西被浪費掉了,叫他分類和打包垃圾,他就知道哪些東西被浪費掉了。做了一個星期、兩個星期,他就知道哪些東西應該省下來;哪些東西應該好好的利用;哪些東西不應該丟掉,應該再回收。
另外一點就是,小朋友都喜歡吃肉、吃魚,台灣由於四面環海,所以我們得到的魚類資源是很多,但現在已經越來越稀少了。很多時候,我們為了比如說經濟的利益,為了節慶,我們會捕捉大型的魚類,大型的肉食魚,比如像黑鮪魚,就是一個很明顯的例子。漁民去追逐黑鮪魚是有意義的,因為牠價格很高,所以每捕獲一隻的時候,賺得的利潤就非常高。這就像各位家長如果在投資股票,你押對了一支好股票,你就會得到很多錢。漁民也是這樣子的,漁民心裡的想法是一模一樣的。只是各位在台北追逐的是績優股,或者是名牌股;漁民追逐的是消費者喜歡的標的。那我們有教導就是說,大家應該如何吃魚,才會對我們的環境才會是比較好的。
[08:54]
大家有沒有思索過一個問題,就是在這麼多動物裡面,我們陸地上走的動物,我們只吃雞鴨鵝豬牛羊,就六種,主要就是這樣。可是我們吃魚、吃海產,卻各式各樣都吃。大家有沒有想過這個問題?會什麼會這樣子?因為陸地上可以吃的動物都被我們吃光了,所以我們只好自己養,事實上就是這樣子的。海洋的動物也都快被我們吃光了,我可以想像五十年以後的食譜,會有一本專門教你怎樣處理虱目魚的,因為虱目魚很好養。另外一本比較高檔的是專門教你怎樣處理石斑的,因為石斑比較好養。那其他處理魚類的方法不會流傳下來,為什麼?因為沒有魚了。所以你現在可以看到豬肉料理一百道,你不會看到梅花鹿料理一百道。台灣以前充滿了梅花鹿,但是現在沒有梅花鹿了,相關的食譜也消失了。陸地上的野生動物消失,這是我們先人造成的,但是我們不希望讓海洋裡面的魚類也消失,然後讓我們的後代看不到這些東西。所以我們講「要如何聰明吃魚」,這也是我們雜誌裡面介紹的篇章。
另外一題就是講到我們生活的所有活動,其中一個講到是水資源,其實是延續農業上面的議題發展過來的。全世界目前所有的淡水資源,有七成是用在農業上面的,我再強調有七成是用在農業上面的。我還要強調,也就是說在東南亞的話,這個水資源用在灌溉上面,用的是特別多。因為我們用的是水稻。大家有沒有看過南方的稻,就是南部的稻田?灌溉下來到稻田裡面,很大一片,太陽很大,水就蒸發掉了,所以種田、種稻米,其實是一個非常非常消耗水資源的作物,稻米是很消耗水資源的作物。當然稻米的強項在於,一年可以兩穫或三穫,這是非常強大可以利用土地資源的方式,而且稻米就算不輪耕,病蟲害也沒有那麼多。有些病蟲害,就是不輪耕,有些作物不輪耕的話,它病蟲害非常嚴重。譬如說玉米,玉米在美國種,通常是種了玉米,當然要種大豆,不然玉米的傳染病會非常嚴重。但稻米很奇妙的,沒有這個缺點。或者是說,它的特性就是這個樣子。所以呢,我們要用到水資源的時候,我們要節省食物,其實就是在節省水資源。
我們產生一公斤的某些種類食物,它會用到多少公斤的水。最省的是玉米,因為它在旱田。我們可以看到其他很多農產品用水比較多,比如說種小米,你產生的一公斤的小米需要五公噸的水。最惡名昭彰的是牛肉,大概要用到二十公噸以上的水,牛肉是一個非常非常浪費水資源的一種食物。所以我們在吃東西的時候,光是只有吃東西,你如何選擇,對我們環境就會造成很大很大的衝擊。所以在這裡的我們要知道,我們生活的選擇其實對於環境會造成很大的影響。雖然說我們很多人可能會參加一些環境、環保活動之類的。但其實很多時候,我們在不知不覺中就汙染了這個環境。
[12:45]
前一陣子非常熱門的話題,就是柔珠。那我們也做了相關的介紹,柔珠其實用在兩個主要的地方,第一個就是洗面乳,洗面乳會用到柔珠,它可以磨掉角質層,讓你的皮膚看起來比較光滑;另外一個就是牙刷、牙膏裡面也會有一點。但這一些非常小的柔珠呢,流到海洋裡面,海洋裡面的魚類,從底下往上看到那些柔珠的時候,牠以為那是浮游生物,小魚是吃浮游生物,小魚就把那些浮游生物吃到肚子裡面去了,這些魚就變成大魚的一部份,變成黑鮪魚的一部份,然後變成我們肚子裡面的一部份,這是多麼可怕的一件事情。所以呢,我們在很多時候,我們不知不覺的一些行為,其實是汙染了我們的環境,很多時候我們只要停止這個行為,馬上停止這個行為就好了。關於柔珠的這件事情,我們必須稱讚很多國家的政府,就是他們很快很快地就限制了這個柔珠的使用。因為科學家估計在2050年,如果我們使用塑膠的狀況不變,隨著人口的成長的話,在2050年,海洋裡面的塑膠總重量會超過海洋裡面動物總重量,這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也就是說,那個時候我們下去裡面撈出來的塑膠和魚是一半一半的,這是一個非常可怕的事情。
我們也會介紹讓小朋友們如何認識自己家裏面有哪些東西。我的女兒,九歲了。她經常做的事情就是關燈,因為學校教他們要馬上、經常關燈,養成省電的習慣。那有的時候我也覺得自己深深感到慚愧,其實很多習慣我們沒有養成。但是現在學校教育就會讓他們一直看這些東西,養成這個習慣。
台灣的鹿曾經很多,台灣的商業紀錄曾經一年出口兩百萬張鹿皮。但現在,野外已經沒有梅花鹿了,這是一件很悲哀的事情。
現在台灣呢,正在發生的悲哀事情是,黑鳶變少了,就是所謂的老鷹,這也是我們撒的農藥太多。黑鳶我們叫老鷹,我們想像中的老鷹是在空中捕捉獵物,黑鳶不是,黑鳶是機會主義者,牠看到哪裡有死掉的屍體,就過去吃。那被農藥毒死的老鼠就是牠的獵物,那牠就吃到農藥,就死掉了。
這也是我們在不知不覺中,一些我們身邊周圍的動物受害。我一直講說、我一直推薦這個老鷹這件事情,就是台北很多,台北的碧潭,或者你到基隆都可以看到這個老鷹。牠可以飛得很低,我家就住在碧潭,天氣好的時候,牠飛得很低,你就可以跟牠有眼神的接觸,好像看到牠在瞪你的樣子,這是一個非常非常難得的體驗。我認為看再多的什麼頻道、什麼錄影帶,不如帶他們去看一下實際的那些動的動物,大家才能夠感受到那種感動。老鷹就是一個,看過去馬上就會得到感動的動物。
[16:23]
很多垃圾,就跟柔珠一樣其實它會飄洋過海,到全世界、散播到全世界,這是一個世界性的問題,我們目前沒有辦法解決,而且很多事情是不知不覺造成的。我可以問大家一個問題,海洋的塑膠垃圾種類裡面,你們認為哪種垃圾最多?猜猜看。海洋裡面的垃圾,塑膠垃圾種類最多的是菸蒂,大家不是抽菸嗎?有人抽菸隨便丟,丟到下水道,水一沖就沖到海洋裡面了,大家會隨手丟。大家看到很多瓶子,現在保育做的很好,會回收,塑膠袋會丟,但菸蒂會隨手丟,這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在淨灘的時候也是一樣,菸蒂總是排第一的,其實它非常的毒,而且它還有尼古丁。尼古丁本身就是一種昆蟲毒,非常可怕。
還有一個更可怕的東西,叫高科技廢物。這是我的手機,我沒有智慧型手機,我的手機是這種老的,因為我覺得我們汰換科技產品的速度太快。我不用line,也不用智慧型手機,其實不會怎麼樣,現在活的好好的,還可以過來演講。高科技廢物其實它有很龐大的回收系統,就像台灣以前有戴奧辛的汙染。是收了外國的電線,把塑膠料燒掉,把廢五金收回去。現在高科技產物也是一樣,高科技產物是回收、他們回收喔,但是送到全世界不同的國家,在不同的國家用人工、用人力才能回收它們。因為它們製造過程很精密,所以它回收過程是很困難的。那回收過程由誰來做呢?精密、複雜、重複的東西,就在貧窮的國家,這些工作是由小孩子來進行的,也就是所謂的童工在做這些事情。因為他們手很小很巧,可以拆起很多東西,然後大家也不注重他們的安全。
其實在我們整個的生活當中,我們《科學少年》主要來說的話,我們沒有在唱什麼很高的高調,我們主要的其實都只是跟各位小朋友介紹的就只是他們可以親力親為做到的事情。你想馬上換電動玩具嗎?你想馬上換PSP嗎?你想浪費午餐嗎?我們從這些東西就可以讓他們知道說如何友善環境,如何才能做環境的朋友。謝謝各位,謝謝。
[19:11]
主持人(鄭佾展):剛才聽您分享了一些寶貴的一手觀察,想跟您請教一下,您擔任《科學少年》的總編輯這麼長的一段時間,對於整個雜誌的讀者群,一定有相當程度的了解,今天介紹了許多內容,如果從讀者反應來看的話,哪些環境的主題反應比較好?如果今天我們真的想要創辦一個專門以環境為題的一個雜誌的話,有沒有這樣的一個市場?
龐中培:因為我們「做環境的朋友」它是單元,單元的意思就是說它是每一期都有的,所以我們每一期都會有環境的單元。如果我們做了某個主題是跟環境有關的話,通常就是放封面故事,所以大家可以很容易的去找到它。基本上我們是每一期都有的,都有環境的東西。
至於哪些人會注意哪些事情,我可以直接跟大家分享的就是,其實很多會注意這個議題的其實是老師,就是這方面的老師。對環境教育有熱誠的老師,他會注意到我們雜誌裡面有哪些議題是他可以取材去使用的。我可以直接單純的跟各位講,小孩子們喜歡看的就叫做漫畫,他們喜歡看的叫做輕小說,是漫畫之類的東西,這些東西才是他們喜歡的。所以小孩子注重環境議題的東西,必須要能夠讓他們能夠看得到、摸得著。比如說我們全球暖化這個議題,其實我們不是放在環境議題裡面,我們是放在地球科學議題裡面。因為對於全球暖化這件事情,小朋友是無感的。營養午餐有什麼多樣性,才是小朋友們可以接受的環境議題;哪裡可以看得到老鷹,才是小朋友們可以接受的環境議題。這些東西是小朋友看得到、摸得著的東西,他們才會比較熱烈的反應。至於可不可以做環境方面的雜誌,這就我們不要藉著做雜誌來害人嘛,對不對?就是不要做這方面的事情,因為就是你做了一個出版品,你要持續下去,你不能只有愛有熱心,你還要有錢,做雜誌很容易賠錢的。
所以大家如果對環境這個議題有興趣的話,在自己的社群上面,活動之外還要滲透到別的社群,我才覺得是有用的。大家在臉書上面都會講同溫層什麼之類的東西,同溫層有著同樣的溫度嘛,對不對?所以大家彼此取暖,相同的言論在同樣的同溫層裡面游來游去,這一點意義都沒有。大家如果真的對環境議題有興趣的話,大家要滲透到不同的同溫層去,我覺得這會比做雜誌還要有用的地方。
主持人:其實基金會從去年年底開始就有嘗試著參與出版,編輯一些書籍,我想這個還蠻挑戰的。今天謝謝龐總監非常精闢的一個介紹,跟我們介紹很多關於《科學少年》雜誌的一些事情,那也祝福雜誌能夠銷售長紅,謝謝。

顯示完整內容

相關節目

目前暫無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