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者介紹

郭華仁教授於台灣大學農藝學系任教34年,講授種子學、作物學、植物種源、植物與文明等課程,專攻種子科學與種子技術等領域,在種子休眠、種子儲藏、種子生態與種子技術方面有所涉獵。2000年榮獲中華種苗學會個人學術成就獎與2014年個人終身成就獎,更在2015年初版畢生研究《種子學》。
郭華仁教授除了研究種子科技領域外,並研擬植物智慧財產權、遺傳資源、生物多樣性傳統知識保障、有機農業促進、農業基本法等農業相關法律草案,其中植物品種及種苗法已通過實施。另外,科普方面則經營觀點種子網(前身為種子研究室網站)、GMO面面觀網站等,並且與民間團體合作,積極參與推動有機農業及無基改運動。

顯示完整內容

影片介紹

馬爾薩斯提出的人口論的興起與衰微大家都不陌生,人口多寡與食物供給間的關係,歷來都引起眾多的討論。悲觀與樂觀的立場俱存。「生物科技」為21世紀農業帶來無限的前景,看似已抒解人口增加所帶來的問題。 
關於生物技術的發展,特別是基因工程,提供改良家畜和農作物特性與增加其產量的新途徑。然而,科技始於人性,而非因應自然,農業化學、基因改造科技所造成驚人的成效和未知後果,人類需要以什麼樣的心態與行動來解決與面對呢?郭教授適時點出觀點與案例,希望身為人類的我們對於未來的食農科技能夠多加思考與反省。

顯示完整內容

文稿

很榮幸可以來這跟大家解釋,食物跟農業的科技,它們的進步到底在哪,缺點又在哪?我們人類一、兩百年以來,人口增加非常的快,為什麼?因為我們糧食生產特別多,跟過去相比,為什麼糧食的生產會特別的多呢?因為農業科技的關係,這個科技叫做「綠色革命」,綠色革命有四個要素,第一個就是肥料、第二個就是大型的農業機械、第三個化學的農藥、第四個產量升高的品質。科技的發明,致使我們糧食的生產非常多,但是有沒有代價?代價也非常高,就是說我們人類的健康跟環境的健康都受到很大的迫害,配合WTO這個世界的貿易組織的自由經濟的系統,使很許多國家的農村、鄉下,越來越沒落。首先,我們來說化學的肥料對環境有什麼影響,我們這個土壤裡面本來很多好的菌,這些好的菌可以來替我們製造肥料,但是,我們的肥料、氮素的肥料、尿酸灑下去以後,這些好的菌就會死亡,反而壞的菌全部長出來,這些壞的菌生出來後,就把土壤裡面的有機質用光,我們的土如果沒有有機質,土壤就會壞掉,不含水、不含肥料,使農作物就要靠氮肥才能生長,但是農民肥料用這麼多,農作物吸收的非常有限,大部分不是散到空氣中,就是流進地下水。散進空氣中,就變成N2O,N2O使我們的地球越來越熱,氣候變遷,全球暖化。若流進海裡面,海水就會優養化,優養化的意思就是說,近海的肥料太多,海草長過多,海草死亡後,細菌附上海草,將海水裡的氧氣全部用光,這個近海的水如果沒有氧氣,魚蝦沒辦法長大,造成現在近海的捕魚越捕越少。

[03:38]
再來說農藥,農藥的貢獻,噴灑農藥後病蟲害一時間可能可以解決,但是它產生的後果非常的嚴重,DDT發明沒多久,1962年美國出了一本書,叫做《Sillen Spring》《寂靜的春天》,書上說農藥使用後,春天的鳥鳴蟲聲都消失了,可惜這本書出版50年以後,到目前人類還是沒學到教訓,反而農藥越噴越多。政府跟我們說農藥只要不超過安全量,對人體是沒問題的,是真的嗎?越來越多的研究發覺說,農藥用量在安全量以下,還是會有影響,這個影響叫做「環境荷爾蒙」,環境荷爾蒙我們用蜜蜂來做解釋,蜜蜂如果要採花粉,花粉裡面如果假使有這幾種的殺蟲劑,量很少蜜蜂不會死,但是蜜蜂的腦部會受到影響,蜜蜂無法找到路回巢,使得現在全世界的蜜蜂族群嚴重減少,這就是農藥的壞處。

[05:15]
我們再來說除草劑,除草劑在全世界、台灣用量最多的叫做年年春,有56個品牌,如果看到「春」的都是除草劑,除草劑不只耕田時使用,像路邊的草也用,有的人連墳墓都用,農藥公司跟我們說,年年春裡面的嘉磷塞,專門使用在農作物,對動物跟人都沒影響,真的嗎?其實,WHO世界衛生組織今年3月就已經宣布,嘉磷塞對動物來說,一定會致癌,對我們人體來說也有可能致癌,所以我們每天吃的食物,裡面有殘存的嘉磷塞,人體肝臟的解毒功能會減少,腸子裡面的好菌也會減少,所以使將來的慢性病就會出現。

再來說食品科技,現在,你看裡面有加多少東西我們都不知道,馬鈴薯片,還添加了VHA,號稱可以延長食品的放置時間,但是政府說,VHA沒問題,美國政府也是准許使用,但是美國國家衛生所就說,不行,那個東西會致癌,所以美國政府沒禁,但是加州就禁止了。

[07:03]
像現在年輕人最喜歡喝的飲料,過去飲料裡面如果放會放砂糖,現在食品科技說砂糖太貴了,要來降低成本,就用什麼?糖漿,政府跟我們說糖漿沒問題,是天然的東西,但是如果我們去問醫生,醫生都會跟我們說,這種東西不要常吃,吃了會損肝,所以你看,到底要相信什麼人?為什麼從食品的科技、還是農業的科技,一方面它的效果很好,另外一方面它卻會導致這麼壞的結果,這跟它的科技使用的方法有關,這科學方法叫做化約論,Reductionism,在研究的時候,複雜的環境,就沒辦法做研究、很難做研究,像是農作物的根很複雜,就將農作物拿來水裡面養,很快的就能發明化學肥料,但是他若對環境沒有了解,使用了之後,對環境的壞處一定會顯現出來的。

農業經濟也是一樣,農業具有多功能性,它的價值非常多種,但目前農業經濟WTO將農業的價值簡化,只剩下價格,用價格來決定這個國家什麼東西能種、什麼東西不能種,當然農村就因此式微了。工業科技除了綠色革命之外,第二波最厲害的叫做基因革命,基因改造的農作物台灣是沒有種,但是我們從美國進口很多的玉米跟黃豆,這些都是基因改造。美國的基因改造有兩種,一種是基改作物不怕除草劑,除草劑噴下去雜草會死但是農作物不會死;第二種基改作物它本身會產生毒素,蟲吃了會死亡。因為它不怕除草劑,所以當然農民會盡量的噴,除草劑越噴越多,產生什麼後果,除草劑的抗藥性就出來了,現在的雜草已經不怕除草劑,農民要怎麼辦?所以第二代的基改作物就發明,一種作物可以抵抗兩種的除草劑,意思是說,美國現在農民在種的基改作物,過去只用一種除草劑,現在要用兩種。除草劑用太多,對動物也有影響,美國人最愛的東西叫做斑蝶,斑蝶在過去數量很多,斑蝶賴以維生的食物是叫做馬利筋,因為基改的作物種太多、噴太多除草劑,所以使馬利筋消失了,當然,斑蝶也消失了。

[10:35]
現在我們再來說可以殺蟲的基改作物它會產生毒素。但是種下去之後沒幾年,病蟲、害蟲照常產生抗藥性,變成超級害蟲,本來咬到基改作物會死的現在也不會死了,我們來看這個較淺綠色的地方,都是在種基改的地方,較深綠色的地方,是沒有種基改的地方,結果超級的害蟲住在哪?他們住在淺綠色的地方,所以非常明顯。基改作物對小農也有影響,最嚴重的就是南美洲阿根廷、巴西,這些地方過去都是小農、原住民在住的,結果大企業進來後,將他們的土地都買走,這些小農、原住民只好跑去大農場的外面撿垃圾。現在大量的種植基改作物、大量噴灑農藥,生產很多的黃豆外銷,賣到澳洲、台灣、日本、中國賺很多錢,但是他噴的藥是什麼人在承受,什麼人在受害?是住在農場外面的小農,大家不是生病就是生出來的孩子異常,非常壞的科技。該怎麼辦呢?科技很重要卻造成這麼大的威脅,目前聯合國組織這幾年都在強調我們頭腦要180度的轉變,目前工業化的農業、企業化的農業,我們要轉變,不要再做下去,全球化糧食的系統WTO這個系統發生太大的問題,我們要解決,要怎麼改變?要轉變成什麼?我們要開始實行有機生態的農業,要照顧小農,然後照顧在地的糧食系統,就是說我們可以種什麼就吃什麼,不需要吃進口的東西,這樣的話才能使地球能夠繼續經營下去。

[13:12]
生態有機的農業真的那麼厲害嗎?不用農藥、不用化學肥料真的有辦法生產嗎?其實一個很健康的農地,農地裡面有很多好東西,這是農民免費的長工,靠這些東西靠這些好的菌好的蟲,它能夠替農民製造肥料,還可以幫忙農作物吸收肥料,可以幫忙農作物來抵抗病蟲害,所以這是非常好的環境,有人說台灣又熱又溼,真的沒農藥不行,其實環境好,這些蝙蝠、蜻蜓、青蛙、蜘蛛就會非常多,多了病蟲害就不嚴重,這不是隨便亂說的,美國今年有個研究,美國的玉米田,壞蟲少的時候,蝙蝠就少;壞蟲多的時候,蝙蝠就多,所以有蝙蝠的地方農作物的損害會減少很多,這是科學的研究。

有人說有機農業是不是產量較少,不一定,你如果做的久,越做越久,產量會越來越高,美國30年的經驗跟我們說真的是這樣,過了30年做有機跟慣行,慣行就是做化學農藥跟肥料的,產量差不多,尤其是年頭不好的時候,有機反而好,所以看左邊的地方就是慣性,用化學肥料跟農藥的,今年雨水不夠,就長得不好,但是就在旁邊而已,旁邊的有機田長得非常好,為什麼?道理很簡單,做有機的土壤裡面有機質自然多,有機的多,含水量就豐富,含水量豐富在今年雨水缺乏的狀況下,它照常有很好的生產,所以你看它的產量反而比慣行的更多,所以這在目前全世界的暖化情況下,未來臺灣的冬天、春天雨水會越來越少,特別是南部,到那個時候如果我們還持續用這種慣行的,將來可能很難生產,但是目前若開始轉成有機,我們將來還是有辦法生產農作物。

[15:57]
這不只對農業而已,對全世界的環境影響非常大,尤其農業,為什麼全球暖化?工業使用過多石油,燃燒石油,CO2二氧化碳太多,1950年時候教科書說明空氣中的二氧化碳300ppm,現在目前是多少?今年已經超過400ppm,有人估計,依照這趨勢若不改變2050年將會超過450ppm,到時候地球就壞掉,回不來了,該怎麼辦?所以現在大家都說節能減碳,但節能減碳是不夠的,為什麼?因為已經到400ppm今年的研究表示全世界若採用再生式的有機農法,有可能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降低到什麼程度?1990年350ppm,該怎麼做?過去種田都是犁田,但是現在新的農法說,不要犁田了,犁田不好,種一些草,這些草不是給我們吃的,草長大以後,要種下一期的時候,我們把草折一折,不要折斷,折完後自然風乾,乾了以後開一個溝,種子放進去,它自然會長出來,這個方式可以讓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固定實物體,然後變成土壤裡面的有機質這叫做再生式的有機農法。

[18:02]
最後,我們來說我們台灣的情況,台灣目前我們大家吃好穿好,好像都沒問題,但是其中一個較大的問題,我們糧食的自給率非常低,30%都是自己生產、70%依賴進口、70%裡面主要是玉米跟黃豆做成飼料,小麥做麵包、麵條、饅頭,所以就沒有問題嗎?這問題目前沒有,但是將來有可能買不到這些糧食,為什麼?因為糧食的生產,跟石油分不開,現在的慣行農法都是依靠石油生產的,農藥、肥料跟大型的農業機械,石油的價格跟糧食的價格好像「師公仔聖筊」,石油如果貴,世界糧食一定貴,問題來了,因為目前石油的生產量是最高的時代,最高的時代意思就是說,過去100年我們開採的石油都離我們的地表比較近,相對比較好開採。將來,10年以後,石油的價格會越來越高,所以20年、30年以後,石油價格高到連世界的糧食價格攀漲到我們難以買到、買不起,不只買不起,有可能買不到,為什麼?目前美國種出來的玉米40%在已經做什麼?做酒精,加在汽油裡面,所以這樣的時候,將來我們有可能士、工、商都沒飯可吃,這是我們台灣最大的危機。你說不然我們就自己來種,抱歉,那個時候,沒人要幫我們種,因為年輕人根本不願意,現在人口的老化,都在農村最多,為什麼年輕人不要當農夫,因為當農夫的收入太少,為什麼當農夫的收入太少,理由很多,但是其中有個最重要的,政府長期以來將糧食價格壓的很低,同樣的時間,人家世界糧食的價格已經漲2倍了,我們的蓬萊米才多1成而已,所以意思就是說,農家要用的、要吃的,小孩的教育費,都非常的昂貴,結果我們農民生產出來的東西卻沒有那個價格,你怎麼叫年輕人繼續來鄉下來當農夫,那是不可能的。一個更嚴重的,農地壞掉了,農地越來越少,好的農地喔,拿去開工廠,拿去建農舍,另外一個農地壞掉,因為50年化學農藥跟肥料的噴灑使現在的農地已經進入加護病房,人在加護病房,有一個氧氣管、一個餵食管就能活了,目前的農地,你若沒有化學肥料、沒有農藥就沒辦法生產,所以將來3、40年後石油貴的時候,農藥跟肥料買不起,那個時候要怎麼辦?所以要怎麼辦?面對將來的悲慘的結果,我們要怎麼辦?過去政府制定法律,規定農民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我們現在要顛倒過來,透過立法委員候選人、總統候選人,跟他們說要好好的制定好的法律,要求政府轉型,做有機農業,要求政府將農產品的價格管制好,讓農民的收入更好,年輕人願意住在農村,農地可以繼續做生產,我們台灣才有未來,謝謝。

[22:23]
主持人(鄭佾展):郭教授剛才語重心長的跟我們介紹很多農地的現況,甚至是用形容進入加護病房、需要氧氣筒或者是餵食管來描述,其實我們也知道郭教授平常也有在經營像是「觀點種子網」、「GNO面面觀點」網站,對於推廣這類的科普知識不餘遺力。回到今天的主題我們想再聽教授您跟我們總結介紹,您認為現在的食農科技裡面,進步跟缺失這兩端最典型的一個例子是什麼?

郭華仁:我就提一下高總講的基因改造,基因改造這科技,你去問大學的教授、中學的生物老師,他們都會說這是世紀最偉大的發明,基因科技、基因改造,的確,這是過去傳統中做不到的,可以把動物的基因,居然放到植物體、農作物上,可是它的後遺症真的非常大,我剛剛介紹,它對環境影響很大,這雜草變成超級雜草、害蟲變成超級害蟲,小農將受到很大的傷害。對人體的健康,我知道基因改造科技的人,都說沒有證據可顯示對人體有安全的疑慮,可是現在全球的科學界,一致的共識就是它安全與否到現在還是未定,還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要求政府,對於基改食品要做標示的原因,既然我們不曉得它會不會對我們人體有什麼傷害,我們就要用標示的方法,讓消費者可以很清楚的,來看到這個東西。
主持人:延續您剛才有提到的基因革命這件事情,您在簡報當中有說明說基因革命是化約論的極致表現,可不可以請您在跟大家說明解釋什麼是化約論?化約論對我們來說到底什麼理想的方式,或是說它其實會有一些隱憂值得我們注意?

郭華仁:近代科學的一個特點,就是利用化約論來做研究的方法,為什麼會這麼做?道理也很簡單,因為自然界的現象非常的複雜,所以回到我們農業科學,化學肥料,當初19世紀德國的學者在研究植物營養,植物從土壤裡面到底吸收到什麼東西,他一看到土壤的環境,他嚇到了,那麼多的生物、物質,怎麼做研究?他想到一個聰明的方法,把這個植物放在水裡面,加個氧氣,就可以把這個氮、磷、鉀肥料用天秤,算到小數點2位這麼精確的地步做實驗,所以很容易的就看得出來,當氮素越高,農作物長的越好,這個就是科學發現、科學方法的一個很犀利的地方。

但是他就是沒有研究這個化肥農藥放下去以後,除了植物可以長得好一點以外,對環境、土壤中的微生物以及各種昆蟲有什麼影響,將來運用的時候,繼續用水跟氮素沒有問題,但是你把它用到土壤的時候,問題就會出現,因為你以前沒有研究的,現在通通都會受到化肥的影響,這個就是化約論的優點與缺點。

主持人:如果我的理解沒有錯的話,化約論應該是指說,我們把問題給簡化或者是只關注在我們關心的部分,但是它可能會忽略周遭的交互作用,這也是我們為什麼要特別謹慎的原因。

郭華仁:我再補充一下,既然化約論有問題,究竟我們的科學要怎麼做?生態有機的農業,它就是不採用化約論做研究,生態有機的農法,它注重的是整體論(Holism),就是要把這個整個農作物的環境做一個通盤的考慮,當然是非常困難的,這也是為什麼大學裡面不太願意去做這樣研究的原因,但是,我們為了人類的生存,這種研究方法,是我們將來需要發展的重要科學方法。
主持人:感謝郭教授詳細的補充。

顯示完整內容

相關節目

目前暫無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