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者介紹

陳朝圳教授從事森林資源經營管理教學研究共36年,培育出數以百計的森林資源管理人才,並取得屏東科技大學教學卓越獎。近10年來致力於地理資訊系統及遙感探測技術應用,三次獲得國科會甲種研究獎勵。陳教授致力於林務局第四次森林資源調查技術人員的培訓與相關技術的諮詢,對於台灣森林資源掌握與資訊的建立卓有貢獻。自2002年起擔任屏東科技大學農學院院長後,更奠定了屏東科技大學在熱帶農業發展上的地位。

顯示完整內容

影片介紹

要調查森林可不是件人人都作得來的事,調查員必須要體力、知識都都具備,還要通過可說是十項全能的各種科目,想知道這些科目中哪些最容易死當嗎? 請聽教授的教戰守則

顯示完整內容

文稿

在座各位嘉賓,大家好,接下來由我來跟各位介紹一下,剛剛我們黃簡任技正,有談到第四次的森林資源調查,那第4次的森林資源調查,它必須要有一些調查人員,所以調查人員我們稱為調查隊,森林資源調查隊。剛剛我拿到這個講題的時候,我就在想,因為這一些調查隊是我組織的一個訓練,利用480個小時的時間,來訓練這些可以到野外去調查的所有調查隊的隊員,那當介紹這題目的時候,它給我的題目是說,要十項全能,我就幫他們想,這個訓練完以後到山上去,他會有什麼樣的,必須要有什麼樣的條件,他才可以擔任一個森林資源的調查隊隊員,那我幫他想了以後,我就,必須要有非常強健的體魄,因為要登山,如果沒有強健的體魄,他沒有辦法到達,他的調查的地點。各位知道,我們是採用系統取樣,系統取樣就是說,我定了這個點,你就要到,不管這個點是在山的哪一個地方,可能是在山谷底下,也有可能是在山的頂上,所以,必須要有能夠耐操,你一定要到的了,尤其要耐得寂寞,因為出去以後,可能1個月,甚至2個月都不能回來。另外,就是你到現場以後,你這個樹種,必須要辨識,而且要明快,你調查的時間是有限的,要非常快速的可以明辨,設樣區,要標準,而且要到位,你要做樣木調查,而且要準確、精確,那動物,你要做動物調查,所以要能夠,辨音查跡,你要能夠聽得出聲音,因為動物是跑的,你又看不到,這一些都是要做得到,另外,地形要能夠辨識,各位知道要走到一個現場,不是那麼簡單。

[02:32]
那你走的對的路,可能1個小時2個小時到達的了,你走錯路,可能要1天半天你都到不了,那資料回來要整理,要空間化數化,那要有些調查技術要用科學的方法來做,所以要必需要科技,要掌握氣象,什麼時候可以出去,什麼不能出去,都要非常清楚野外生活。你要知道,到山區裡面,要學著自救,常常會出現很多問題,譬如說,你碰到了這個野生動物怎麼辦?譬如說,你不小心受傷了怎麼辦?爬山總會有意外,那些意外,你怎麼辦,所以我們根據了這一些10項功能,去幫忙這些人員去做這個訓練。那各位知道我們就為了要訓練這些人員,我們編了有5本教材,來編撰,編撰以後,去訓練,那這個5本教材裡面,訓練他們18般武藝的技能,那這中間包括你要航照判釋,花了88小時時間來訓練他,那就是希望他能夠用空中的概念去看這個地球,那由航空照片,由這些航空照片,利用立體判釋,來看這個地形的地貌的變化,他要有這個能力,去利用本來這個航空照片拍的是平面的東西,能夠變成立體的概念,所以利用立體鏡去判釋,能夠讓他了解,整個他調查地區的地形地貌,那這個當然是,出勤要野外調查要用的,那回來以後,就會變成一種土地利用的空間資訊,也就是說,他要有能力描繪整個台灣,這個地區裡面的土地利用的型態,他能夠利用這種做。那當然在野外的時候,必須要安全訓練,所以我們也安排了安全訓練的這些課程,包括他必須要懂得CPR,也必須要在野外,當碰到問題的時候,怎麼樣去自救,搭帳棚野帳,這一些怎麼搭繩索,怎麼利用繩索因為是山區裡面,有些你登不上去,你必須要用繩索來登,所以野外求生這個部分,是要他必須要具備這樣的技巧,才能夠在野外裡面,做很好的這個調查。

[05:03]
那到了現場以後,最重要當然就是要做扁木調查,所以要做林木資源的調查,那這林木資源調查就是要測計測量,就是一定要懂得怎麼樣去利用這些調查設備,他攜帶了很多調查設備出去,譬如說,你要測樹高,你要測胸高直徑,這一些,利用輪尺,怎麼用三角形原理,把這個樹高,能夠測回來,利用直徑尺,可以把胸高直徑測回來,那每一棵樹種都要記錄,那這一些,就是扁木調查,所以你必須要懂這些儀器的操作,必須量化,把這個森林裡面的每一棵樹、每一個種類、每一個胸高直徑、每一個樹高,把它調查回來。另外我們知道這個森林健康不健康很重要,因為森林健康,這個這一片森林如果健康才有扮演這個森林應該有的生態服務的功能,所以生態服務功能包含很多,譬如說它可能可以提供你國土保安,可以提供你森林遊憩,也可以提供你木材的生產,野生動物的保育等等,但是,它先決條件就是要有健康的森林,所以我們也要訓練這些學生,這些學員,到野外去調查的時候,有能力的判釋,森林到底健康不健康,他做一些紀錄回來。那除了植物,很多人可能會想到,森林可能是只有涉及到植物,事實上,他必須要,他是一個生態性的概念,所以他也需要,動物的調查,所以剛剛也講到說,他必須要做動物的識別跟紀錄,包括用排遺、聲音來記錄,訓練他們,怎麼樣做野帳,所以我們利用這個樹眠的方法,把這所看到的現象,把它紀錄下來。那各位知道森林到現階段,在全球暖化這個時間點裡面,非常強調就是碳烯醇,那碳烯醇的這個,怎麼樣去估算,那回來的後續,我們調查回來的資料,這些調查員也要會怎麼樣做資料的處裡,各位知道,森林具有減碳功能,怎麼樣去算這些,減碳的這個數據出來,所以他們要了解這個碳烯醇的調查跟分析的方法,在野外怎麼樣去收集這些資料,回來以後才有辦法去算這個碳烯醇。

[07:33]
這一些都是我們,他必須具備的能力,另外,我們用了新的科技來投入這個調查,譬如說像RFID,像我們這個IPAD,就是說,我們就用ICT的這個通訊,自動性的這個技術,進來做調查,所以,我們永久樣區裡面,每一棵樹都有把它訂進去這個所謂的RFID,讓它變成一個高科技的方法去作調查,下一次的調查的時候呢,其實他只要拿著這個IPAD,就可以把上一次調查的資料,在LOAD回來,看看上次調查的時候,這個他的數據是多少,他的樹種判釋對不對,所以下一次調查的時候,他判釋的好不好,判釋的對不對,或者是他量的對不對,事實上,馬上就可以做檢驗,所以,這一些調查很辛苦,他必須要很確切的把這個資料收集回來,他不能騙人的,因為很可能5年後,我們,或是10年後,會再繼續調查,一樣,會透過這樣的方式,把它LOAD回來。永久樣區的設置,各位知道,這個都是系統取樣,每3公里就有一個樣區,那這個每3公里的樣區設進來以後,要透過****的樣區,這個就必須要有很多項GPS的,怎麼樣應用,地圖怎麼用,他要有GPS的重要技能,所以他必須用GPS導航過去,那你要用地圖去看這個路好不好走,事先都規劃好,所以他即便有這種導航,他必須要導航的這個能力,直接很快速的去找到,你要調查的位置,調查的位置,做了一些這個永久樣區的設置,讓下一次在複查的時候,可以很快速的可以來複查。那這個有調查回來資料,要做室內的分析,所以他必須要懂得,怎麼樣做資源、資料分析跟處理,那這個包括用GIS的方式,用地理資訊去建檔,全部的資料,利用地理資訊的方法,空間資料,一層一層的建,把所有資料,建在一個資料庫裡面,那這樣的資料庫建好了以後,他才有辦法分析,管理,做決策用,所以資訊可以利用這種方式把它呈現出來,所以他必須要具備這樣的能力,所以他也要修完,42小時的地理資訊的這樣的處理工作,那現在所有的調查資料,

[10:03]
其實現在有遙測,等一下會講到,遙感探測,它可以讓你快速從太空,我剛剛航空照片是由這個空中來看地球,事實上現在的科技已經發展到從太空看地球,所以利用光譜的能力,可以掃到我們地球表面上的這些植物的光譜的反應特性,所以這一些學員也要了解怎麼樣利用這些遙測資料,去判釋這個菱形,或是判釋這個,整個森林的狀態,利用比較高空的方式,可以大尺度的來看這個森林的狀況,這樣的,所以他們要學習這個衛星影像怎麼處理,分類,在森林上怎麼應用。地圖的判釋跟GPS應用,就是我剛剛講的,就是你要懂得利用GPS找到樣區的位置定位,那另外,地圖要懂得怎麼判釋,把這個地圖能夠判釋的清楚,那最重要的就是這個,就是它必須要對樹種能夠判釋,各位知道台灣的這個林木,非常複雜,全世界裡面,可以說在這個地方,維管束植物就有快將近4000種左右,那你到現場去以後,中高低海拔的所有的樹種都不太一樣,這一些調查員都必須懂得怎麼樣去把這個植物辨識回來,這個就是要很高的信念,才有辦法說,我們用88小時訓練,縱然他們過去,可能都是植物系、或森林系畢業的這些,他們到林務局來就業,但是,這些他要辨識能力,還是要訓練才有辦法進行,所以我們也訓練他,怎麼樣去辨識這些植物,另外,其實所有植物也不可能每個你都認識,所以怎麼樣去利用採標本回來,製作回來,怎麼利用北中南東的這些植物標本館,來查,或是利用網際網路,去把這個樹種辨識出來,這些都是我們要讓這個學員知道的事情。那因為要實作,所以我們把這個,利用標本館,利用不同海拔高,讓他到現場去看,採標本回來,一直在這個裡面,3000多種、3600多種的植物,能夠充分了解。

[12:32]
那整個訓練,花了,我剛剛講的說,花了將近480個小時訓練這些學員,這些學員都是從林務局裡面,各8個林管處裡面的菁英挑選過來的,那麼他最大的這個困難的地方就是我剛剛講說,在訓練過程當中,當然也有退訓的,就是訓練一半以後他就做不下去了,為什麼?第一個,體力不行,體力沒有辦法承擔,所以他退訓。但是也有非常認真的,從頭到尾,這個全勤獎,就從來沒有請假,那我們所有的訓練過程當中,都要測驗的,每一個課程,這個老師講完以後,就要測驗他,看看他這個,有沒有達到我們要求的標準,那我們有成績出來,前5名的成績,我們當時的李桃生,李局長,親自到我們這個訓練的會場,去頒發,包括他們前5名的這個成績的這一些受獎,另外,有結業證書給他們。我想這個訓練結束,從開始訓練一直到結束,才是工作的開始,所以他們在這5年當中,6年當中的這個野外調查,事實上也呈現出來,有很好的結果,這一次調查裡面,我們共投入了講師,有全台灣的各個森林系的專業人員的這一些專業講師,28個人投入,還有跨領域包括這個安全的人員的訓練,用480個小時來訓練35位的學員,這個算是比數非常高,就是大概幾乎快一個學生一個老師這樣的訓練,那訓練的專業涵蓋的物種的辨識,地圖,航空照片的辨識的判讀能力,以及樣區設置的這樣的能力,還有GPS,GIS,跟RS,就是3S,我們講的說地理資訊系統,資源遙測,還有這個衛星遙測,這些能力。還有野外安全的專業訓練,我們可以說是讓這個學員能夠有十項全能,等一下我們現場的,

[15:01]
等一下我們的有一個課,也是在講這個東西,就是野外調查的時候,他的過程是非常的艱辛,但是,這樣調查回來資料,可以說對台灣的這個森林資源的現況的掌握,可以說提供了一個非常清楚的資訊來源,那也可以讓我們林務局,得到一個很好的資訊,那麼資訊可以當作什麼,剛剛黃簡任技正也說,它可以拿來做各種政策的研訂,甚至於可以調整林業政策,或者說,去規劃我們整個森林經營的資源的狀況,所以這個調查非常辛苦,他調查回來資料,可以對台灣未來在這10年15年當中,是可以讓台灣的森林資源的走向,有新的一些不同的看法跟面貌,所以,森林資源調查的資訊來源,可以說是所有森林經營的基礎,他必須要有這些資訊,他才有辦法往後做很好的規劃,跟很好的經營管理。我在這邊,特別感謝這28位的專業講師的投入,更知道這幾位老師從,前面這幾位葉慶龍老師、陳子英老師、曾彥學老師、應紹舜老師,來自於中興大學,來自於屏東科技大學,來自於台大,那這四位老師都是做植物辨別的老師,對台灣對植物辨別非常熟悉的老師,那中間這四位,斐家騏老師是屏科大,黃美秀老師,屏科大,孫元勳老師,屏科大,蘇秀慧老師,那四位老師,都是做野生動物的,包含野生動物,有哺乳類、鳥類,不同的這個類別,所以他們4位幫忙做這樣訓練,那我本人還有鄭祈全老師、許立達老師、鐘玉龍老師,還有這個詹進發老師、謝漢欽老師、陳建璋老師,這幾位,中間這幾位以及我們,這幾位黃老師,這幾位,黃灝雄老師,這幾位都是有政大的,還有我們屏科大的,也有文化大學的,這些都是做野外、生命測計測量,還有做這個樣區調查,GPS,遙測地理資訊的專業老師,來一起來幫忙。

[17:34]
那後面這一些都是做室內分析的,王兆桓老師、顏添明老師、管立豪老師,還有吳守從老師、張建祥老師,等等,龔旭陽、郝靜芝,後面這2位,是做野外安全訓練的,那龔旭陽老師,他本身是做自動性的,那所以結合28位老師的訓練,35位的學員,讓他們在野外,透過5、6年時間,把台灣的森林資料,蒐集回來,讓我們台灣的森林資源,有很好的資訊,我們特別感謝這28位專業講師的投入,讓我們整個台灣的森林,透過在35位的這些調查員的調查,讓我們的森林,得到很好的資訊的、正確的資訊,這次特別感謝,我們大會給我這個機會,來談到這個調查員的,他具備的功能,他們在野外調查的心血,謝謝各位,謝謝。

[18:37]
主持人:我們這裡,有一個簡短的問題,想要請教陳教授。陳教授我自己本身也是屏科大畢業的學生,身為屏科大的學生,我特別想要問一個問題,就是這些科目,有哪一些是,學員特別容易被當掉的?有沒有哪一些科目,又是學員特別喜歡的?

陳教授:OK,各位可以看到這個森林系要,這個只是講野外調查而已,如果講到森林系的學生,剛剛談的這些,他只是其中的一部份,森林系他要學的內容包括有造林,造林這個地方看不到,他需要做經營管理,政策這個地方也看不太到,這個地方只是很簡單的,中間這個部分的資源調查。如果用森林資源調查最快來談說,學生最困難的是什麼,大概是樹種辨識了,在我們當學生也好,或是說這些學員也好,樹種辨識3600多種,你要每個樹種都要看到它,可以叫出名字,這個就不簡單。但森林系的不是只有可以叫出名字,還可以叫出它的學名,他要用拉丁字講出這個樹種的名稱,這個才是困難。

[20:00]
所以這個部分,可以說,我們的學員最怕也是這個地方,要花費最多時間也是在樹種辨識,野生動物的辨識就比較簡單,台灣的野生動物,哺乳類沒有幾種,大概就很清楚,但是,植物的辨識就相當困難。
主持人:學生有沒有最喜歡的科目?
陳教授;學生最喜歡的科目就看他的個性,有的學生很喜歡這個,剛剛講說,樹種辨識它是最困難,但是也有很多學生最喜歡,他很喜歡這個樹種辨識,但是有的學生他說,我們森林,它會分成三個領域,第一個領域叫造林,就是專門培育苗木,這個研究這個苗木的生理特性,生態這個部份,生態跟樹種辨識是一個field,談這個整個生態問題,這個樹種問題,森林經營管理是另外一個field,所以我們森林系,大概會分三個不同領域,一個就是我們剛剛講的造林、育林,第二個部分就是生態植物辨識,第三個領域就是森林經營,三個領域。但是三個領域,各有大家喜歡的東西,因為他們會到了大學以後,尤其到研究所,他們就會分開,就會走三個不同領域。
主持人:再次謝謝陳朝圳教授,今天的分享,謝謝。
陳教授:好,謝謝各位。

顯示完整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