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者介紹

曾任中央研究院院士,現為中國醫藥大學講座教授,並兼任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主任。近四十年來周教授在學術上從不懈怠,不眠不休地為推動我國生態保育之學術研究及落實台灣的生態保育工作,做出實質的貢獻。尤其在1980年間,積極從事淡水紅樹林河口生態研究與維護,讓國人如今前往新北市竹圍時,能欣賞這生意盎然的紅樹林生態。

顯示完整內容

影片介紹

你認為濕地只是骯髒的沼澤地嗎?還是濕地只是一塊沒有價值的廢棄區?周昌平教授將為我們解析濕地的功能及重要性。濕地的功能包含調節洪流、提供生物水源、防止海水入侵、保護海岸等,至少有十七種功能,也是全球基礎生產力最高的地方但很可惜,我們時常為了發展及利益,破壞濕地環境。我們應當要追求永續發展,秉持世代公平原則、環境乘載原則、社會公益原則,捍衛我們的家園及生態環境

顯示完整內容

文稿

我覺得是這樣,濕地,是最近這30年來被(特別)重視的,因為濕地被破壞,被人為的干擾、被破壞、被汙染,所以這個濕地變成拉姆薩公約(Ramsar Convention)最重要的一個濕地公約。這個濕地,最重要就是說必須水中要有植物,因為我是植物出生的,土壤在一個表土,深度有水,埤塘通常是5、6公尺這個我不知道,我沒有真正走過,這一限度它在一個時間之內,它必須被水淹。

我前兩天,才看到公視節目或是哪個節目,看到說中部台中的高美濕地,被日本人譽為最漂亮的一個濕地,你可以想像,我做生態學研究這麼久,還沒有覺得高美溼地是…日本人是把它列為第一名的。世界人民來台灣都講說台灣很美,四百多年前,葡萄牙(人)路過台灣海峽東部的時候就說Ilha Formosa,意思就是漂亮的美麗之島,現在我們好像不美麗,其實我們從空中鳥瞰台灣的時候,我們更是美麗。這個濕地有非常多的功能,我列舉有17項的這個功能,這17項的功能滯洪、供水源、補充地下水什麼之類的,保護海岸、保護土壤、清除水汙染還有產生能源,還有一些生物的資源,還有水利運輸、基因庫-生物的基因庫、棲息地-動物、鳥類、生物的棲息地,豐富自然景觀還有社會大眾景觀欣賞,還有休閒遊憩等。

剛才主任也提到了,桃園這麼多的埤塘,可以建立一個環境社區的,非常漂亮的一個休閒旅遊的地方,還有調節我們區域的生態系,種種的功能有17項的功能非常豐富;而且濕地是全球生產力最高的地方,我們以為水稻田一公頃產生3千公斤的水稻,這樣很高了,可是溼地呢?濕地的生產率更高,我們有沼澤地、濕地跟海灣,跟沙漠比較我們有幾萬倍的濕地功能跟價值,濕地的生產率是非常高,最高的一個地方。

[03:45]

台灣養殖業很豐富,不管是海產的、水產的都很豐富,這個也都是靠水、靠濕地,才有這個(養殖業),台灣的雲林縣、嘉義縣,或是台南或是很多濕地,也有水池,然後水塘、池塘或是養魚塭,這些當然是溼地。甚至於我們最近在開發的地方,文化的遺產在濕地裡頭,因為古早人就是以水,水畔為他的生活重點,所以很早的人類居住地方就是靠水,有水的地方,所以那個地方遺傳了很多的古蹟遺址。

當然,如果我們講遺址這個水是很重要的,開發攔河堰或是湖山水庫也是破壞了很多的地方,這個是我們在經濟發展裡面中,必須特別要注意的;那全球發展的共識裡頭,我們說要永續,為什麼說要永續,就是世世代代都能發展下去,我們這一代不能為滿足我們這一代的慾望,就把資源用掉了,把環境破壞掉了,那尤其是很多的政客們,他們為了賺錢或是很多商人,為了賺錢,就把整個環境破壞掉了,這是非常不對的,所以永續發展是在本世代的生存發展與其欲望,不能傷害到下一代,那這是一個非常值得我們注意的。

[05:42]

中華民國的永續發展原則有10項,世代公平、環境乘載量、社會公益、平衡考量、優先次序、國際參與、公眾參與、重視科技…等等的有10項原則,這個將來我們都可以看到,尤其是世代公平。環境承載量,我們現在環境是受到太多的壓力了,社會經濟的發展不應該超過環境的乘載量,這是社會公平正義,資源要公平。剛剛主持人講,紅樹林成長地區應予保護,這個是孫前院長,孫運璿先生的裁示,所以我們從北一直到南的紅樹林的成長地區都保護起來,那這個保護有什麼用呢?淡水紅樹林現在變成是環境教育、生態教育很重要的地方,如果說我在生態學有什麼成就的話,我覺得,我保護紅樹林生態我認為我對人民有交代。

這是在1980年,民國69年的時候,三家電視台一起來,我是往前衝,在五千年歷史文化裡頭,有學者來為植物保育的,我想歷史上會記我一把,那我後面呢?你們沒有辦法看到漂亮的紅樹林,很可惜,一身紅樹、紅樹林樹木然後沼澤一大堆還有紅樹林的生長,還有沼澤裡好多的植物。

[07:35]

主持人(邱虹儒):謝謝,那我們還是有些問題,想要跟周教授這邊交流,就是我們可以知道在公約,世界上所有的環境公約裡面,其實比較少是以生態環境為標的,就算是剛剛老師談到的拉姆薩公約,它整個公約的全名,最後還有一個especially for waterfowl,就是為了水鳥,所以才有這樣的公約形成。1992年(地球高峰會)的時候,那時候也很希望可以推動森林法、森林公約,但是也沒有成。就老師整個研究經驗以及學識,可不可以讓我們了解一下,為什麼生態系這麼難成為一個公約,或者是可以變成大家一起保護的?

周昌弘:第一個,簡單,生態是一個複雜的系統,所以,從上天造地、造水,全部都包含在裡頭,天文造、地理造,所有都包含,所以,一個…完全重視生態公約,是比較困難的。所以,只有拉姆薩公約,就是CITES公約,或者是301條款的華盛頓公約,對於稀有動、植物國際交流時的限制,這個非常重要,這個limit就是把它限制在某一些(物種),因為那比較容易保護,那如果(要)全部保護,那地球就飽和了。但是,1992年,里約熱內盧得到的生物多樣性公約,這個就廣泛了,所有的生物你都要加以保護,尤其是稀有的。沒有生物多樣性,就沒有人類,如果我們說地球上的動、植物都完蛋了,我們人自然就是滅絕了,這個就是生態,eco-system。

[09:58]

主持人:再跟老師請教一個問題,就是,老師今天原本是講紅樹林,但是您拉到濕地,那我們覺得,把它放大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提醒了我們,就是濕地其實是一個更根本,更重要的議題。濕地法是2014年通過的,台灣其實開始重視濕地,大概是2008年,那時後公告了74個重要的台灣濕地,但是濕地一般人可能對它的了解還不夠多,像我們了解森林,它有水土保持的功能,森林它可以颱風來的時候護住土,但是濕地呢? 它可以怎麼樣去進行一個氣候調節,甚至因為台灣風災、天災這麼多,它有怎麼樣的功能?

周昌弘:我剛剛講了濕地有17、18項的功能,這裡頭就是可以調節氣候。一個濕地裡頭有水草、有植物,這個就可以固定空氣中的二氧化碳,所以二氧化碳(濃度)減低。現在氣候異常,就是我們二氧化碳太多了,從315 ppm,現在差不多375 ppm,聽說,2050年的時候,會達到600ppm。海水因為溫度上升,冰島或是北極、南極的冰融化了,整個地表的水就上升了,地表水一上升的時候,很多的地都(沒了),台灣三分之一的地表就會在水裡頭,這個損失多大,所以大家不要看濕地不重要,濕地是非常重要。在四、五年前,競選總統的時候,就是要把八輕,國光石化,我是第一個站出來極力反對的,也寫了三、四千的字陳給馬總統,請他要懸崖勒馬馬上停,因為我是中央研究院的,中央研究院屬於總統管的,我寫的是正當理由,但是unfortunately,很不幸沒有用,一直到投票前兩個月,他才認同了,批字。現在國光石化的那些負責人董事長,碰到我們同事,張俊彥校長,他也是院士,他跟我說,當年周昌弘在講反對國光石化是正確的,因為那個地方,再去把彰化那個弄掉的話,那我們魚、蝦、蚌,那些生產力很高的動、植物就沒有了,這是非常可惜的一件事,我講得太多了。

主持人:好的,謝謝。那我們再一次熱烈掌聲,謝謝周院士。

顯示完整內容

相關節目

目前暫無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