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者介紹

臺灣大學永齡專案計畫「關懷生命,愛護動物」動物福利專案教師林怡君博士,一趟加拿大農場體驗生活,開啟了她對關心動物議題的旅程。大學畢業後,走遍全台公立收容所,看到流浪動物的處境,更驅使她前往英國Bristol學院,投入動物福利與流浪動物研究。目前擔任臺灣大學獸醫系兼任助理教授,也是兩隻貓咪的主人。

顯示完整內容

影片介紹

根據統計,每三位國人就有一人飼育寵物,毛小孩們也是城市裡重要但無法發聲的一群。不管是居家寵物或流浪動物,健康都會因為外在環境溫度、降雨等氣候變化而受到影響。
從動物福利五大自由角度:免於害怕和緊迫、免於飢餓和口渴、免於不舒適、免於疼痛、受傷和疾病,展現正常行為的自由來看,減少流浪動物(領養不棄養/落實寵物絕育/強化飼主責任)、提供流浪動物適當庇護所,是城市治理者應該考慮之方向。

顯示完整內容

文稿

剛剛蔡副以及陳博士都有提到,全球氣候變遷可能會造成溫度上升,以及強降雨情況發生,不只影響著我們人類,也會影響到我們的家中的這些毛孩子們。
今天我就從兩個角度來跟大家分享,一個部分是針對我們家中的毛孩子,另外一個部份就是針對在外面流浪的這些小孩們。
其實平均下來台灣每年其實都有三到四個颱風,根據統計,氣候變遷並沒有讓颱風侵台的次數增加,不過它的強度是有增強,像是最近才剛發生的卡努颱風,它雖然沒有進入台灣,不過它的外圍環流與東北季風共伴效應影響之下,造成台東有豪大雨,造成很大的災情。今天我們就來看一下這之間的關係是什麼。
[03:25]
我們剛剛講了台灣,現在來看看美國。美國在今年的八月的時候,德州這裡有一個熱帶氣旋叫做哈維,造成休士頓大淹水,導致很多人被迫撤離家園。
美國其實是一個非常愛動物的國家。經過統計,大概全美有八千九百多隻的家犬,貓的部分大概有九千五百多隻,等於平均三個人就有一個人有養一隻貓和一隻狗。在這麼多家庭動物的國家,當遇到災情的時候,他們撤離家園時手上一邊抱著是自己的孩子,另外一個爸爸手上抱的就是自己家裡的毛孩子。
一陣兵荒馬亂之下,有些毛孩子沒有那麼幸運能夠跟著家人一起逃離,在牠們原來居住的環境,被遺留在現場。在哈維颶風的影響之下,短短48小時內就降下了七百六十多毫米的雨量,超過了當地的防洪能量,因此造成這樣的大淹水。哈維也被視為是美國近十三年來最強的熱帶氣旋。
對於我們的最親近的毛孩子而言,我們有進步的科技,可提前知道風災來臨,我們可以作好準備,但我們要怎麼樣為毛孩子作好準備呢?
[05:48]
風災來臨之前,我們要確認每一隻毛孩子們都有打上晶片,打上法規上規範的疫苗、確保效期。為什麼要打上晶片呢?當毛孩子面對環境變化的時候,牠是非常容易緊張害怕的,所以逃脫是難免的事情。如果有晶片施打以及寵物登記狀態下,其實我們之後都還可以找回自己飼養的寵物。
另外,在野外環境裡面,病原比較複雜,所以有施打相關的疫苗就能夠保護我們的孩子們,比較不容易生病;如果去收容所或者寵物旅館的時候,有施打疫苗也可以保護我們自己和別人的毛孩子,。
同樣的,準備好自己毛孩子的近照,也方便未來刊登一些尋貓啟示或者尋狗啟示。在緊急情況下,最好的方式還是準備牽繩以及外出籠,讓毛孩子們不會遠離我們身邊,這種撤離的方式對毛孩子來說是比較友善的。另外,我們也要準備足夠的飼料,或準備貓砂讓牠能夠習慣原本上廁所的方式。
有媽的孩子就像個寶,可是在外面流浪的小孩怎麼辦?根據農委會一個統計,全台灣目前大概有一百八十萬隻的家犬、五十六萬隻的家貓,可是將近有十三萬隻的狗是在外面流浪的。
這些流浪動物的源頭有很多,像是走失的寵物犬,由於早期大家比較沒有施打晶片或者寵物登記的習慣,當寵物犬不小心離開了家裡,找不到回家的路就會變成流浪動物。另外,因為早年我們對於飼主教育並沒有落實,有些民眾養了狗,有時候不想養了或者是無法養的情況之下,讓牠回歸自然,就遺棄、放生了。
[09:58]
還有一種情況在鄉間會比較常見的,飼主覺得動物牠是自由的,所以讓牠能夠自由進出家門,有的時候,可能在晚餐的時候會看到狗回來吃飯,也有可能好幾天都不會看到狗回來,這樣也會增加外面流浪犬的數量。另外這些外面流浪動物可能在繁殖季節再繁殖下一代,就是我們所稱的野化浪犬,這些其實都會增加流浪動物的數量。
除此之外,我想要提到寵物的進口跟繁殖。雖然目前的流浪犬很少有純種狗,但在寵物進口方面以及寵物繁殖方面,遺棄過程中也可能會造成流浪動物的增加。
最後,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之前關於撿拾沙氏變色蜥可以換錢的新聞?這個蜥蜴是隨著進口苗木一起,意外引進台灣。因為台灣沒有天敵,數量就不斷的增長,危害我們的生態。雖然說犬貓很早就存在台灣,可是牠長期都是在人類的社會裡面,在野外並沒有牠們自己的棲地,也不適合再放養回野外。犬貓在野外的話,會影響到原本的生態,也可能會造成人與動物之間的衝突,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之下,我們能夠做到一些什麼?
[12:33]
目前,有一個學門叫做動物福利,相較於過去以往的比如說化學、科學、醫學等等,是一個很新的學門。
動物福利目前主要以1979年,英國的農場動物福利委員會所提倡的五大自由作為主要的框架。五大自由包括:免受飢餓或營養不良的自由、免於因環境而承受痛苦的自由、免受痛苦及傷病的自由、表達天性的自由、免受恐懼和壓力的自由。雖然流浪動物可以在野外自在地奔跑,能夠展現自然的行為以及自由,但野外不是牠的原生棲息環境,很難找到乾淨的飲水及足夠的飼糧去維持生理健康,所以很難保證牠不會有飢餓及口渴的狀況。
另外,外界的環境當中,人類活動產生車潮及高速公路,會造成犬隻追車、追人,在高速公路上面跑的狀態,如果不幸發生了意外,也會造成動物的受傷、疼痛;在野外的環境病原很複雜,犬隻也有可能感染傳染性疾病。
回到我們今天的主題,颱風天的時候流浪動物沒有舒適的休息環境,牠們的動物福利會相對性的降低。其實我們大家可以作到,就是在颱風天的時候,如果有看到騎樓或者是屋簷底下有躲雨的貓狗,盡量不要去驅趕牠。
[15:24]
世界動物衛生組織在2009年提出八個減少流浪動物數量的作法,包括建立飼主責任與教育、犬隻辨識系統、繁殖控制(絕育)、移除與處理、捕捉及回置或認領養、環境管制、管制犬隻進出口、管理犬隻繁殖買賣業者、減少犬隻攻擊意外、安樂死等。不過在台灣我們已經先行通過,不能安樂死健康的流浪動物做為控制流浪動物的手法,也因此安樂死這選項目前在台灣是不符合法規的,也不是建議的作法。
除了這件事情之外,我們還有七件、其他七件可以作到的事情。包含了加強飼主的責任,飼主責任包含了解自己的動物,需要去帶動物去施打晶片,作好寵物登記,更重要的是希望能夠讓寵物能夠絕育,當動物如果不小心跑到野外的時候,至少牠們不會在繁殖季的時候再增加下一批動物數量,所以在絕育還是屬於世界衛生動物組織(OIE)所提倡的減少流浪動物的作法之一。
另外就飼養的動物來說,希望能夠減少放養,讓我們的毛孩子待在家庭裏面,減少牠出去跑來跑去的機會。
針對已經存在的流浪動,目前有提倡兩種作法:一種是捕捉、收容然後再進一步讓牠被領養,給牠一個人類的家;另外一個就是「捕捉、絕育、再放回」,不過這個作法是有一個極大的前提。首先,流浪動物不會和自然環境裡的野生動物有所接觸,第二是取得社區大家的共識,大家都能夠同意看到犬貓在路上奔跑。
[18:00]
目前並沒有唯一作法,所以我們能夠做到的就是多管齊下,希望能夠在大家的努力之下,我們有一天能夠帶給毛小孩們,更好的生活、更好的環境。
最後我想要跟大家分享一下2017年4月份發布的新聞。英國在4月份統計調查當中,已經有95%的飼主讓他們的毛小孩晶片登記、寵物登記,也是近20年來達到流浪動物數量的最低點。晶片登記系統的確能幫助飼主,當他遺失動物的時候,能夠比較順利找回他們的動物,也大幅度降低流浪動物的數量。
最後,呼籲大家能夠盡量以領養的方式來飼養我們的動物,一但飼養之後不要遺棄牠,落實寵物登記以及絕育,強化飼主的責任,讓台灣的流浪動物的數量能夠大幅度減少,謝謝大家。

顯示完整內容

相關節目

目前暫無訊息...